波兰新闻

川观评论|航司大比例“锁座”?规则透明也是一项服务

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一直以来,吐槽“加价选座”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航空公司“锁座”现象并未收敛。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年来,饱受诟病的“付费选座”在争议声中愈演愈烈,似乎快成为一种“行业惯例”。

飞机座位区分头等舱、商务舱(公务舱)和经济舱,差异化定价模式细分了服务层级,可以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惹恼消费者的并不是三种舱位价格不同,而是当前的“加价选座”,相当于在经济舱内又有了一轮加价机制。并且,锁座比例、选座规则、付费标准等,种种跟乘客选座权益相关的细则都不清晰、不透明。

选座费是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航空公司竞争压力、经营压力都不小,多方面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这也可以理解。加价不是不行,但需透明,应该让消费者“加”得明明白白,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品质,“加”得合情合理。

现实中,有的乘客遭遇购票时不加说明,而等到值机时才突然说要加价选座;有的乘客表示遇到过线上值机没“好座位”,但线下柜台办理时该座位却可以“解锁”的情况;有的乘客抱怨一些航空公司利用“锁座”,人为制造信息差,误导旅客购买高价票。这些指向同一个问题——航空公司选座规则过于模糊,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哪些是基础服务、哪些是增值服务,没有明确的边界、不明所以的加价,只会让消费者产生被欺骗感、被剥夺感。

实际上,规则透明也是一项服务。消费者选择飞机出行,不仅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也是选择了一次服务体验。如果航司“锁座”规则依旧模糊,收费依旧随意,无疑会“伤”了消费者,也可能激怒消费者,最终得不偿失。航空公司与其花心思对“锁座”进行五花八门的解释,不如把规则制定清楚,把标准讲明白,尊重消费者也是对企业发展负责。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