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川观评论|商业竞争不应变成企业家的个人恩怨

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日前,在京东联合贵州茅台酒举行“京东品酒会”上,京东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现身,在直播平台上吸引了超百万观众。刘强东说:“我认为我们企业家不应该变成仇人,不要把正常的商业竞争变成个人恩怨,没有必要。”他认为,所有企业该竞争竞争,靠战略、靠商业模式,靠价值创造和信誉最终赢得消费者。

竞争对手“化敌为友”,说起容易做起难。商场如战场,不是企业家想四处“结仇”,而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决定了竞争对手之间“此消彼长”甚至“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话不投机,很容易上升为个人恩怨。通常情况下,处于这种敏感关系的企业“掌舵人”之间,做到表面上和和气气已是不易,撕破脸皮相互攻击倒更符合“剧情”。

不过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体量达到京东、美团这种级别的头部企业,企业家之间“一笑泯恩仇”也并非难事,且可能是最佳选择。

从各家的发展史来看,无论是自建物流挑战传统电商模式的京东,还是在外卖市场与饿了么长期竞争的美团,以及改变传统出行方式、从价格战走出过来的滴滴,他们都赶上了互联网的“东风”,经历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发展于不断壮大的新兴市场。多轮的价格战、科技战、舆论战的“贴身肉搏”,仿佛让企业家之间打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或是想守成保业,或是被现实所迫,他们都有足够理由希望未来的博弈,从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转向价值共创的“共生关系”。

竞争是市场常态,在现代商业生态中,真心希望与“仇人”握手言和,不仅不会被认为是逃避竞争,反而展现出一种更高级的竞争哲学。市场教企业“进化”,消费者教企业“做人”。如今,企业比拼的不是谁打垮了多少对手,而是谁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价值来创造市场、赢得用户。例如,京东的物流升级、美团的配送优化、滴滴的安全改进,均源于对消费者价值的深度挖掘而非打压“仇人”,还带动了整个生态的升级。新形势下,历经企业起起伏伏的企业家比谁都清楚曾经竞争的残酷,以及未来共同创造市场、做大蛋糕、挖掘价值的共生之路。在商业文明进化的道路上,“丛林法则”终将被“共生法则”取代。因此,企业家之间纷纷“化干戈为玉帛”,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一份可靠保障。

当然,我们希望企业家这种“化敌为友”“竞合共赢”的想法是出于真心实意的,不要像影视剧中的“反派大佬”一样只是“表面功夫”“缓兵之计”,实际上“说一套做一套”。因此,要让市场少一点恶性竞争、多一点良性竞合,仅靠企业家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市场机制的完善、法规制度的引导以及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监督,让企业之间更好地在竞争中互相激发创新升级,在合作中共同维护行业生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