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别让“烂梗”损害孩子的“言值”

戴先任

近日,江西一位小学教师的课堂引导视频引发广泛关注。面对学生频繁使用“包的”“666”等网络热梗的现象,这位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我很有信心”“我势在必得”等更丰富、更具美感的表达来替代简单的“包的”。这样的引导可以说来得太及时了。

眼下,网络热梗大量“涌入”校园,甚至成为部分未成年人的口头禅,必须引起重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热梗不断出现,成为一种网络现象。在恰当的语境里,网络热梗的确可以传递多重情绪,丰富日常交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些所谓热梗不止语言贫乏,还内容粗俗、表达恶俗。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辨别能力不强,喜欢相互模仿,容易受到网络热梗影响。若“讲烂梗”成为风气,不仅会削弱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能对其价值观养成产生误导。

针对中小学生“讲烂梗”的情况,不能仅靠个别老师站出来抵制,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定期排查清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学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经典著作,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教导他们正确使用语言,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规范汉语的优美,感受通用语言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小学生爱读书,就会增强针对网络烂梗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的“免疫力”。家长要尽好监护人责任,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内容,在孩子使用网络烂梗时进行及时干预,并以身作则,不要将一些网络烂梗当成口头禅。各类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游戏平台等要尽好管理责任,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审核,对使用网络烂梗博取流量的主播和内容创作者,采取限流、禁言、封号等处罚措施,并完善“青少年模式”,限制使用时长,优化内容池。

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关乎文化传承与价值塑造,只有通过多方引导,才能让他们学会用更丰富、更优美的语言表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