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省委书记开会随机抽点6名正厅发言,抓会风促作风是关键丨新闻两点论

新闻两点论 曾勋

近日,安徽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议,会上该省发改委主任、省财政厅厅长等六名正厅级干部被“随机抽点”发言。早在今年4月,安徽省委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上,16项重点任务牵头单位和分管省领导也曾先后被“随机抽点”发言。

近年来,“随机抽点”的机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党政机关会议中被运用。不久前,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在昭通市调研时主持召开座谈会,不照着稿子念,还现场“随机抽点”3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脱稿汇报并互动问答。

曾经,某些单位开会已经套路化:“领导念稿、下属听会”。除少数指定发言人外,大多数参会者只是被动接收信息的“旁观者”。领导台上“照本宣科”,听众台下心不在焉,有的悄悄看手机,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甚至忙着“见周公”。比如,湖北某地10名干部因会议迟到睡觉玩手机被通报;陕西省某地4名干部因在全区召开的党建组织暨“两学一做”工作会上浏览手机,不遵守会议纪律被通报。

不得不承认,某些与会人员不遵守会议纪律的表象之下,是部分会议形式大过内容,直接导致参会者消极应对。不少会议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套话多、实话少;形式多、内容少;布置多、落实少。加之议程冗长、形式呆板,准备不充分、不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参会者产生厌烦情绪。另外,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通过开会布置工作,却不思考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导致基层干部被会议压身。

说到底,会风不正,往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在会议活动中的直接体现。不良会风反映出部分地方、部分党员干部多少存在“慵懒散慢拖”的作风问题。“随机抽点”的会议机制兴许不是“万能药”,却是撬动作风转变的一个支点。这种会议机制打破了传统会议的“预设套路”,通过考察干部临场发挥倒逼其提振精气神,真抓实干。

当然,也要防止“随机抽点”机制沦为新的形式主义。如果与会者提前准备应对各种可能问题的答案,问与答的随机性和真实性就会被削弱。对此,会议主导者应不断优化问题设计,增强针对性、实践性和事后“回头看”的全链条考评机制,不能只停留在会场的“纸上谈兵”。如此一来,会议上的发言与承诺才能转化为务实的工作举措,真正实现“以会风促作风”的转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