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彭瑀珩
11月24日,A股市场探底回升,三大指数小幅收涨,局部热点板块表现活跃。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836.77点,上涨0.05%;深证成指报12585.08点,上涨0.37%;创业板指报2929.04点,上涨0.31%。两市合计成交1.73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略有缩量,反映出市场整体观望情绪较浓,但局部交易热度未减。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4200只,近80只股票涨停。板块分化显著,AI应用、商业航天等活跃;锂矿概念股下挫;盛新锂能跌停,算力硬件概念走弱,工业富联盘中触及跌停。
当日资金向高景气领域聚集,呈现出清晰的“热点”布局方向。大盘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行业资金流向中,消费电子、半导体细分领域、化学制品等板块净流出居前,其中消费电子净流出35.14亿元;而文化传媒、航天航空、船舶制造等具备政策或技术支撑的板块逆势吸金,文化传媒板块单日净流入达28.39亿元。
AI板块成为当日资金追捧的核心焦点,阿里千问App的爆发式增长成为重要催化剂。阿里巴巴24日披露,千问自11月17日公测以来,一周内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增长速度超过ChatGPT、Sora等知名AI应用。受此提振,AI相关个股全面走强,阿里巴巴概念板块有12只个股涨停,AI智能体板块涨停个股达10只。其中蓝色光标表现抢眼,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成交额达133.14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最终以15.72%的涨幅收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3.45亿元,居个股首位。
“当前AI板块已形成‘政策+业绩+技术’的三重共振。”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重庆等地方政府出台3000亿元AI终端产业规划为行情提供政策支撑,1.6T光模块等硬件需求爆发,叠加工业质检效率提升3倍等应用落地案例,让资金对板块前景更有信心。从资金结构看,主力资金作为市场“基石”,正持续在这类具备长期产业趋势的领域深度布局,这也是热点板块能逆势突围的核心原因。
在AI板块之外,商业航天当日同样获得资金重点配置。中信证券在研报指出,国防科工局官网近日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聘“商业航天司航天监管岗”,意味着商业航天司已成立。这一市场消息推动相关板块走高,航天环宇、招标股份等12只相关个股同步涨停,板块“全产业链扩散”,从卫星制造到配套设备企业均获资金关注。
固态电池赛道则凭借技术突破吸引中长期资金,广汽集团以10%涨幅涨停,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02亿元。中信证券研报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达705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3%。
业绩确定性成为资金筛选标的另一核心标准。据记者统计,目前已有50家上市公司披露订单饱满,覆盖电力设备、机械、电子等行业,特变电工、铂科新材、顺络电子等当日纷纷收涨,并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多氟多、科华数据等12家2025—2026年净利润预期增速超30%的公司,近期获机构密集调研并遭融资客加仓。“资金更倾向于向具备明确产业增长逻辑的领域集中,尤其是有新增长曲线的企业。”分析人士认为。
对于后市,基于A股长期上行趋势并未改变的判断,机构普遍认为,近期的调整恰好为投资者调仓布局提供了机会。
中信证券表示,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对需要增配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重新增配中国资产、布局2026年的契机。而东吴证券分析称,一方面,A股岁末年初的流动性依然充裕;另一方面,2026年上半年,以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政策主线有望进一步强化。11月之后市场调整或将结束,并迎来春季行情的提前布局窗口。申万宏源则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基本面周期性改善、科技产业趋势进入新阶段、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等因素共振。该机构认为,调整结束后,科技成长有望成为明年春季行情的重要线索。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