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何同学”道歉,为所谓“精英式傲慢”交学费丨新闻两点论

新闻两点论 李祺

近日,知名视频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以下简称何同学)做客播客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访谈中,何同学对今年4月“拒绝给网约车司机好评”事件舆情作了进一步回应。

何同学曾发微博称:“以前打网约车,司机师傅跟我说打个好评,我都会说好好好,但是下车后也没想起来打。其实这样挺不好的。现在司机师傅跟我说打个好评,除非服务真的很好到我想打好评的程度,否则我就会直接说,抱歉我不想打,然后下车。作为一个有讨好倾向的人,这是我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这条微博引起极大争议,许多网友指责他不再是谦逊少年,拥有了“精英式傲慢”。

该期节目中,当被问及公司今年盈利情况,何同学说:“我们今年可能亏个一两百万。当然我们今年亏钱,主要还是因为我发了一条微博影响比较大。”随后表示,“拒绝给网约车司机好评”事件后,给司机、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等道了歉,但因为被舆情“吓到了”且害怕道歉后再次引发新舆情而选择了沉默。

虽然从提问的逻辑上看,这段话并不能被解读为“何同学是因为损失了钱才道歉”,但这仍让不少网友对其“情商不高”的回应表示无奈:“道歉怎么能和钱放一块说呢?”

经此一事,何同学或许应该正视和重视一个事实:自己已经完成了从学生到公众人物的转变,“何同学”早已不是那个真正的“同学”。他的爆火,源自学生时期的作品《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彼时的何同学,通过富有创意的视频效果、充满人文关怀的视频风格受到好评,一度只要发布作品就能登上热门榜单,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这个过程,不能忽视学生身份对其的助益。

学生身份赋予了他天然的亲和力与可信度,让他更能以“普通人”的视角分享内容和观点。同时作为独立的学生创作者,技术上的不成熟、观点上的幼稚、甚至偶尔的负面舆情,都还可以因“他还是个学生”受到宽容。

但随着其毕业走出校园,开办自己的工作室,这种从环境到舆论的包容度就骤然降低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会以“科技视频制作者”的身份要求他,有观众直指其作为科技区视频博主技术水平低,只能忽悠外行,还存在抄袭现象,批评声也越来越多。

说到底,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评价标准的改变。对校园学子,人们可以不吝赞美,期待长期的潜力;对市场主体,人们则更为期待其专业性的价值体现,更乐于看到一个依然“真诚”、与普通劳动者保持“共情”的创作者,而不是红了就“飘”了的傲慢精英。

如今,随着自媒体赛道成为一片红海,不少学生在校园里也运营起了自己的账号。可以说,如今的校园里有千千万万的“何同学”们正在等待一个爆款,从而“杀出一条血路”。而必须从何同学的发展历程中看到的是,当决心走上专业化道路的那一刻,就必须做好接受市场考验和多元审视的准备;在享受学生身份带来的隐形福利时,也要学会承担作为社会人乃至公众人物的责任与担当。

不要在失去“同学”的称呼后,再为远去的学生时代交学费。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