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白华宇
当检查报告套用模板粘贴复制后,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近日,一男子发帖讲述了自己让人哭笑不得的看病经历:他在安徽宿州一家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后,一看报告傻了眼:“检查所见”一栏出现“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的字样。该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关注,随后当事医院发布情况通报,承认医院一份CT影像诊断报告出现错误,暴露出医院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质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向男子致歉。医院还回应称,相关涉事医生及放射科主任已被停职调查。
表面上是“诊断报告错误”导致的荒诞乌龙,但错误的低级和离谱,绝非“诊断错误”等就能轻描淡写掩饰的。子宫是男性不存在的器官,CT影像设备又代表着现代医学技术的精准,在CT辅助下还能出具如此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报告,实则反映的是医院管理的漏洞。这种因漏洞导致违背基本生理常识的检查报告背后,是医院和医务人员不专业、不负责任。
一些有医学背景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认为,当事医生可能是用错了诊断报告模板,把女性影像检查的常规表述误用于男性患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相关要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应实行“双签名”,但涉事报告的报告医师与审核医师均为“李某”一人,违反医院检验检查标准流程。
医院通报中“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质量管理不规范”的表述,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但整改不能仅停留在口头致歉。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严谨”二字必须贯穿始终:从患者信息录入的第一关,到影像拍摄的操作环节,再到报告撰写、多级审核的全流程,每个节点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规范工作流程,不仅要细化操作标准,更要强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意识:模板可以为了工作便利用于参考,但不能替代对个体差异的考量;效率可以追求,但决不能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
医学直面的是生命,责任与专业本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底色。若把患者的报告当做机械化地完成任务,则违背了白衣天使的职责和公众的信任。希望这起乌龙事件能成为医疗机构自查自纠的契机,让“模板化行医”得到遏制,让专业精神与责任意识回归医疗本质。生命经不起“复制粘贴”的敷衍,医疗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的内耗。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