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喜庆
从政策解读到工作动态,从民生服务到形象展示,从文旅宣传到农产品销售,政务短视频的触角不断延伸,为政务公开、服务群众开辟了新路径。但也有一些政务短视频逐渐偏离正轨,沦为形式主义“新秀场”。
不少政务短视频虽然制作堪称完美,不仅场景大气、照片清晰,而且包装形式也丰富多彩。但如果细查就不难发现,有的短视频不接地气,却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艺术效果,迫不得已只得组建团队甚至高价外包,摆拍和粉饰贴金现象层出不穷,兼之复杂的后期制作等,让参与的人员苦不堪言。如此这般,劳民伤财,极易滋生形式主义。
伴随政务短视频的影响力扩大,逐步发挥了宣传阵地作用并纳入政绩考核。一些人居环境整治的对比、产业基地规模的发展壮大、优良产品展示的视频图文声并茂,看起来确实能迅速吸引眼球,但不一定都能真实反映基层实效。个别地方,虽然产业发展一般般,却将短视频艺术化包装;更有甚者,制作自吹自擂型短视频,虽然本地无特色,却大胆“拿来”外地图片、素材顶替,“创新”出亮眼成绩糊弄上级和群众。
部分政务短视频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部分领导干部热衷将其作为凸显政绩的“花瓶”来摆放,以博取上级领导的好感和夸奖,好看不中用;二是政务短视频上的内容未结合本地实际,无益于做好群众工作,无助于讲好基层故事,难以融入基层群众工作之中,更不能给本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不能展示基层原汁原味的情况,甚至掩盖了真相。
因此,短视频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走出形式主义窠臼,尤其要防止出现“浮夸风”,将最真实的内容展示给上级领导和群众,真正成为新时代基层面貌的生动“材料”。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