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郭韵
秋假旅游热度攀升,剑门关景区却在客流高峰下暴露出卫生短板,山顶平台垃圾散布,食物残渣与废弃包装随处可见,不仅影响美观,更反映出管理滞后与环保意识的不足。景区虽已致歉并整改,但问题背后,是景区服务预见性不足、商户环境卫生责任落实不到位、清洁力量调配不合理等深层症结。
本该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却被散落的垃圾打破美感。景区作为管理主体,应增强服务主动性,提前预判客流、动态配置保洁资源。尤其在高峰时段,需压实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增设垃圾桶、加密清洁频次,做到“随走随清”,不让垃圾滞留破坏游客体验。
游客同样是环境维护的关键一环。乱扔垃圾虽省一时之便,却损公共之美。景区应加强宣传引导,在入口、平台等节点设置提示,倡导“人走垃圾走”的文明行为。让每位游客都应意识到,美景属于大家,维护也需共同努力。
客流高峰,不应成为环境失序的借口。唯有景区精细管理、游客自觉自律,形成双向奔赴的文明合力,才能让风景不因垃圾“减分”,让秋假出游见美景更见文明,实现旅游热度与环境质量的良性共生。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