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张微微
近日,在从武汉发车的G27号高铁上,一名女子以“孩子需要休息”为由,用婴儿车堵住过道,使其他乘客无法正常通行,面对乘务员调解,她竟扔下行李扬长而去。这决绝的背影,不仅扰乱了车厢秩序,更是挑战了公共安全底线。
这样的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在大众生活中,这应该不是一起孤例。近年来,大到高铁霸座、高速别车、停车堵路,小到随意插队等,互联网披露的奇葩事件层出不穷,屡屡刷新公众认知:在深圳北站,一名43岁女子为等同伴,竟上演“肉身拦高铁”,一腿卡住车门,让全车人为其任性买单,导致发车延误;在辽宁沈阳晚高峰,一位车主潇洒地将道路变成“私人停车场”,逼得后方车辆在危险中逆行,上演现实版“堵途”……
这些事件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一群拒绝长大的“成年宝宝”,他们奉行着唯我独尊的“巨婴逻辑”:我的需求是宇宙中心,规则只是可有可无的背景板。他们熟练运用“三无法则”——无同理心、无规则意识、无情绪管理,理直气壮地将公共场合当作自家客厅。
谁喂大了“成年宝宝”?“巨婴”非一日炼成,家庭的过度庇护、社会的惩戒乏力、文化的扭曲认同都在潜移默化中成了无形的推手。从高铁过道的有序通行,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共处,规则意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音符。若规则破坏者总能“逍遥法外”,无异于鼓励模仿。
根治“巨婴症”,还需一剂现实世界的“苦药”,以多方合力形成震慑,使其“断奶”。
家庭需要“醒悟”,父母需明白,纵容是害不是爱。所有替孩子走的路,最终可能成为他人生路上爬不出来的深坑。
社会必须“共识”,勇于对巨婴行为说“不”。唯有形成强大的集体舆论压力,才能“迫使”巨婴们告别“婴儿式生存”幻想,学会在一个规则分明、责任清晰的成人世界里直立行走。
社会不是永恒的摇篮,没有人有义务永远哄着你。是时候站起来,为自己负责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