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文婷黎
近日,四川、江苏等多地发布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此前,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开展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构建起协同治理格局。这一系列动作释放出明确信号:保护个人信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监管部门态度坚决、措施有力。
随着数字化浪潮奔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已渗入公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隐私政策默认同意等问题也如影随形。这些被点名的App,或是强制索取权限,或是擅自调用隐私信息,或是强制续费……种种行为不仅侵犯用户合法权益,更破坏了数字经济的健康根基。
坚决整治App侵权,为的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数字家园。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资产,关乎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一些企业打着“个性化服务”旗号,以“改善用户体验”为名,行数据掠夺之实,过度收集用户信息。这些行为背离了技术服务于人的初衷,必须予以纠正,还数字空间以清朗。
高频通报背后,是监管体系的迭代升级与精准发力。但整治App侵权是一项系统工程,保护个人信息,需要构建“监管—企业—用户”的共治闭环。对企业而言,当把监管警钟转化为内在自觉。技术发展可以迅猛,但商业伦理不能滞后;创新可以大胆,但守法合规必须恪守。企业需明白,尊重用户权益不是发展的束缚,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那些试图在灰色地带游走、在用户权益上“动奶酪”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唯有将用户权益保护内化为企业核心价值,才能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对用户来说,也需增强权利意识和防护能力。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要了解自身权益,敢于对不合理权限说“不”,善于运用投诉举报等渠道维权。当亿万用户都成为数字权益的守护者,将形成监督侵权的磅礴力量。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安全的土壤。个人信息保护不是发展的“枷锁”,而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当监管的 “尺子” 越量越细,企业的 “责任” 越扛越实,用户的 “意识” 越来越强,才能让App真正回归“服务于人”的本质。在这场持久战中,唯有久久为功,才能让数字空间更安全、更清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