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新闻两点论丨浙江政务应用“瘦身”,有效才是衡量数字政府的标尺

新闻两点论 张微微

目前,浙江多地正开展一场政务应用的“瘦身革命”,推动集约运维改革全面落地。其中,宁波奉化区90天内高速高效完成政务运维体系,从“38人服务21个部门”转型为“9人服务78个部门”,实现人员精简76.3%、应用系统压减39.3%、成本降低30%;象山县启用专业团队,并对评估后拟下架项目,督促相关部门整合或注销。湖州市吴兴区改革后,区内多个政务应用的运维支出大幅度降低,累计节省财政资金超5000万元。

这场改革的背后,直指政务数字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人员繁冗,各类应用功能重叠、重复建设,不仅造成资金资源浪费,更埋下数据安全隐患。更甚者,这些本应提效的工具,反成基层干部的“数字负担”——强制打卡、刷分排名、多头填报等要求,让工作者疲于应付,服务群众的成效大打折扣,背离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初心。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政务数字化应用绝非越多越好,有效才是关键。事实上,自《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已成共识。据统计,全国已清理冗余政务App和工作群达数百万个,情况日趋向好。

但数字政府建设非一日之功,“瘦身”只是第一步,降本增效,才是最终目的。

如何保障服务群众的效果不打折扣?浙江的实践展现出一条可行路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系统分散、实现运维模式转变,关停并转消除低效、重复应用,通过专业团队提升服务水平。其改革的核心,便是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运维”,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运营,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服务质量。让数字政府建设真正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本源。

浙江的改革路径已给出启示,未来,各级党政部门还需通过进一步建立科学评价和监督机制(如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群众评价反馈优化服务、强化监督);提高精细化管理和线下延伸服务水平;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等,确保每个政务应用都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的实用工具,而非摆设。唯有破除形式主义迷思,以实效为导向,才能让政务数字化轻装上阵,真正成为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