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新闻两点论丨婚车“讨喜”变“劫喜”,这种行为必须零容忍

新闻两点论 胡桂芳

近日,河北一对新人的婚车遭遇拦截,拦车者公然索要9条香烟(未指定香烟品牌),双方交涉20分钟无果后,新人无奈换乘自家车辆离开。这场原本喜庆的婚礼行程,被一场“讨喜”闹剧搅乱。这看似“讨喜”的行为,已突破习俗边界,成为触碰法律红线的违法行为。11月11日,河北廊坊通报,公安机关已视情节轻重依法对拦婚车的6人给予行政处罚、批评教育处理。

在传统婚俗中,讨要喜糖喜烟是邻里亲友间的温情互动,承载的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但前提是自愿、小额、不扰序,拒绝后也不会引发阻拦。但河北这起事件中,拦车者以阻碍通行为要挟,索要财物的行为,已具备明显的强制性与胁迫色彩,与传统的讨要喜糖喜烟的习俗有着本质区别。

这种借婚礼“趁喜打劫”的做法,不仅亵渎了民俗的善意,更破坏了公共秩序,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从法律层面看,此类行为也触犯了法律。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追逐、拦截他人或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若索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实施,还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或寻衅滋事罪,面临刑事处罚。

此类闹剧屡禁不止,根源在于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误将“强讨硬要”当作合理习俗,也钻了新人“怕耽误吉时、不愿给婚礼添堵”的空子。但是,如若新人不制止,那必然会助长这种歪风邪气。因此,面对此类情况,新人应第一时间站出来说不,或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新人的自身“抗争”外, 整治婚车拦索乱象,还需要多方合力。执法部门应坚持“小案快侦快处”,依法从严处置,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震慑;社区应将文明婚俗纳入网格治理,明确习俗边界与违法红线;公众更要摒弃“法不责众”的误区,自觉抵制变味习俗。唯有全社会拧成一股绳,以法治划清红线、以观念纠偏陋习、以行动抵制歪风,才能遏制这种歪风邪气,让婚俗回归传递美好、承载祝福的本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