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⑥

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最近,“中国人经济”这个词热度高。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这一表述引发关注。

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一字之变,意蕴深厚。“中国经济”对应的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国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侧重地理范围内的经济产出。“中国人经济”所对应的是GNI,即国民总收入,是从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通俗直白一点,GDP多用于反映生产成果、衡量经济增长,GNI多用于分析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国人经济”突出人,体现了从生产导向到国民福祉导向的转变,以及中国人经济活动半径的极大扩展——其核算包括本国从国外获得的投资和劳务收入,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彰显,也是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始终是发展核心。GNI更注重人,目前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不能光看宏观数字的增长,更要关注每个人的“钱袋子”,以及每一项切身利益。强调人的价值指向,贯穿“十五五”规划蓝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并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建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比如,具体来看,《建议》提到“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意味着不仅要有对“物”的投入,也要把资金、资源投向医疗、教育、养老、育儿等民生领域,等等。

中国人遍布全世界,中国人在全世界开展经济活动构成“中国人经济”。“不出海,就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理念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敢于“扬帆出海”,在全球市场的广阔大海中弄潮搏浪,破浪前行。当前,全球产业链正经历深刻重塑的过程,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进行产业投资布局,中国企业“出海”,为自己闯出新天地,也为全球市场“上新”。这些投资不会成为中国的GDP,但是中国企业获取的利润和居民收入会从国外汇入国内,成为中国的GNI。中国人、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来”,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都能成为“中国人经济”的重要一环。

“中国经济”和“中国人经济”辩证统一,两者共同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体两面。面向“十五五”,GDP与GNI并重,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走向“全球价值创造者”,进一步增强对全球要素的掌控力、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高创新引领能力,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参与全球经济,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