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新闻两点论丨“最寒酸”动物园爆红,“真情”或成县域文旅下一站取胜密码

新闻两点论 罗敏

贵州凯里深山里,70岁冯元勇爷爷的手机,最近彻底“炸”了!雪花般的转账信息,让这位身兼园长、售票员、讲解员、饲养员于一身的退休老教师,手足无措。原来,是这个被网友封为“史上最寒酸”的动物园一夜爆红。刚过去的周末,一天门票钱顶过去4个月。游客们踩着冯爷爷亲手铺的石头台阶,钻过杂草丛生的800米山路,只为亲眼看看这个在“三无”(无公立背景、无稳定资金、无专业团队)条件下坚守了十年的小小世界。

在滤镜满天飞、套路深似海的时代,为啥偏偏是它火了?火的不是设施,是冯爷爷用退休金买动物口粮的坚持;火的不是科技,是他亲自讲解动物习性的那份认真;火的更是多年不变的20元良心票价。网友疯狂“云购票”,买的哪是门票,买的是一份感动,一次对人性最质朴善良的集体共鸣。本可享清福,冯元勇却十年如一日,用退休金喂老虎、修笼子、铺台阶。网友打趣:“这养的动物白白胖胖!连秃鹫都长毛了!我这头发……要不我也去住住?”

也有网友在评论区高频@当地文旅,人们期待的不是流量公关,而是一套让“野生宝藏”活下去的机制。因为,爆火镜头外,更多“野生文旅资源”正藏在深闺人不识。那些散落乡野的百年油坊、苗寨、手作坊……往往因为“不够规范”、“不够高大上”,被旅游地图无情“遗忘”。

面对短短两天涌入的约13万捐款,冯爷爷公开喊话:“不要再转账了,大家挣钱不容易!” 这声朴素的婉拒也点醒我们:流量飓风终会过去,基层文旅不妨把网友汹涌的善意,变成前行的“永动机”。比如,当地不妨借此机会,将这类小而美的“珍珠”串联起来,纳入官方旅游地图;或引入专业力量,帮助它们在保持本真的前提下安全、合规地升级,最终实现自我“造血”。

县域文旅的未来,不在盲目追求高大上的“面子”,而在于擦亮这些“不上台面”却闪着光的“里子”。游客们真正渴求的,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仿古街,更不是朋友圈超高的重叠出片率,而是下一个转角,遇见冯园长扫兽舍时,那抹未被商业驯化的真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