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童车产业园“翻车”的启示

孟亚生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两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湖南省耒阳市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童车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的典型案例,引人深思。

童车产业虽然是颇具发展潜力的赛道,但产业集聚绝非简单的项目堆砌,需要完整的供应链支撑、熟练的技术工人储备、便捷的物流配套等基础条件。耒阳市在未具备这些核心要素的前提下,未经充分研究论证便仓促上马“百亿级”项目,本质上是“数字政绩”思维作祟。地方政府急于打造亮眼名片,却忽视了产业培育的客观规律。

更令人诟病的是数据造假乱象。连续多年虚报产值、夸大入驻企业数量,用虚假繁荣掩盖发展短板,这种“内外兼修”的欺骗性宣传,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让基层负担陡增。当政绩追求凌驾于实际需求之上,产业发展便沦为形象工程的牺牲品,最终只能落得“巢空凤不至”的尴尬,导致“百亿级”产业园去年产值仅2165万元,不仅未能带动经济发展,反而加剧了财政负担,前期投入的土地、财政资源形成难以挽回的浪费。

童车产业从集聚到成熟,需要长期过程,而非仅凭一纸规划就能速成。时下,童车行业已从单一代步工具向智能化、安全化、个性化方向深度转型,GPS定位、健康监测、环保材料等成为核心竞争力。国际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国内龙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巩固中端份额。当消费者愈发看重产品安全认证、智能功能与设计质感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童车自然难以打开市场,这背后是地方政府对行业趋势的认知盲区,误将低附加值的组装生产当作产业蓝海。

童车产业的集聚发展需要上下游协同发力,上游涉及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中游涵盖设计研发、组装制造,下游包括渠道分销、售后服务。无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升级与市场开拓,入驻企业只能单打独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必将陷入“企业引不来、留不住、做不大”的恶性循环。

“童车”翻了车,为地方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产业培育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沦为政绩工程的牺牲品。唯有摒弃形式主义,立足地方实际开展可行性论证,聚焦细分领域培育核心竞争力,搭建完善的产业生态,才能让产业发展行稳致远。“童车”翻车的闹剧,理应成为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的清醒剂。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