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消费者遭备注“买双鞋子都嫌贵” 商家要守住尊重底线丨新闻两点论

新闻两点论 刘叶

近日,一网友发帖称,自己带着孩子在某知名品牌鞋店买鞋,进店不到十分钟,孩子试了三双鞋,并使用了优惠券。最后,自己的微信号竟被店员备注“买双鞋子都嫌贵”。更离谱的是,店员将备注截图发在了会员群里。一时间,店长解释、会员退群、品牌官方致歉,事件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这类吐槽甚至带有歧视性质的负面备注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此前,一网友带着孩子在烧烤摊消费时,因叮嘱不要辣椒等事项,结账时发现,自己被店员在小票上备注成“事X”;一面包店在客户充值200元后对其备注“穷”;知名连锁火锅店给用餐者备注外貌特征并标注“喜欢在App上投诉”;大型会员制超市给退卡后又激活的会员备注“朱退卡”……

消费场景中的“备注”,是为了个性化服务。如点外卖时备注“不要葱”,网购时备注“需要礼盒”,是消费者希望商家根据自身合理需求,提供更适配的体验。同时,商家备注“不爱吃辣”“生日在x月x日”,也是为了精准匹配用户需求,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将单次消费变为长期客户。当合理诉求遇上精准服务,必定是双方的良性配合,但备注客户“买东西嫌贵”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除了影响商家品牌形象,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导致客户流失,还会让员工习惯带着歧视性态度进行服务,最终损害多方信任,恶化消费环境。

回头看多个负面备注事件,表面是工作人员发泄个人情绪,但暴露出的是商家的管理漏洞、员工培训缺失、从业者职业道德低下及责任意识淡薄。待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商家便是道歉、退费、处理相关人员等“模板化”操作,服务一直在“改进”,负面备注事件依然此起彼伏。

负面备注何以解?除了商家提升管理水平,对员工加强约束,建立对应考评制度,消费者也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等合法权益,行业亦可打通此类投诉渠道,对违规商家进行警示。三方联动,让服务守住“尊重”底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