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对话183·青川县委书记李方甫:讲好“静”与“动”的发展辩证法

川观新闻记者 董世梅 罗向明 张敏 视频 袁茹莉

深秋,青川县唐家河绵延的山峦,静静地被秋色浸染,温暖热烈的色调铺满山间。

和往年不同,今年,这份秋日的静谧跃动起来。

刚过去的四川省首个秋假,唐家河景区火爆出圈。超万人次来此赏红叶、看动物,景区抖音店铺成交金额也顺势增长,突破34.7万元,单日最高成交额高达16.3万元。

一“静”一“动”之间,彰显的恰是青川特色。秦岭与岷山交汇于此,熊猫家园,青秀山川,是为“静”;坝坝篮球人气爆棚、青川经济开发区厂房林立,加速赶超,是为“动”。

静,是青秀山川的生态本底;动,是谋求发展的后发追赶。面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命题,青川如何执“动静相宜”之笔,绘“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画卷?近日,四川日报记者专访青川县委书记李方甫,请他解读青川在“静”与“动”之间的发展辩证法。

既要高质量发展,也要高水平保护

记者:有记载,“青川”县名是因“山青秀、水清美”而来。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青川怎么利用好先天优势吃好“漂亮饭”?

李方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青川的资源得天独厚,不仅包括自然资源,更包括地处川、甘、陕三省接合部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等,这些都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积极有利因素。

青川已经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等多张名片,我们也在主动适应文旅消费新形势、新需求,重点在提升景区品质、改善游客体验、释放文旅活力等方面聚焦聚力,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我们提出“文旅兴县”战略,以创建唐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一方面对青川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对历史沿革进行追溯,厚实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擦亮文旅品牌,加快国际化文旅项目建设,展开全域旅游格局。比如,我们将继续发挥唐家河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唐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青川旅游龙头。

此外,我们还将动静相宜培育新业态,积极培育体育赛事、乡村体验等参与性强、互动性高的动感业态,同步开发教育研学、康养度假等文化性、疗愈性的静心业态。同时,顺应文旅发展和消费升级新趋势,重点在吃的文章、住的品质、行的便捷、游的体验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快进慢旅”新格局。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动静”“快慢”的关系处理,其实,保护与发展是很多地方共同面临的课题,青川在这方面有哪些思路?

李方甫: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我们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发展工业的基础也很好,现已探明的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多达32种。我们的做法是利用物理空间上的隔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布局上互不打扰,前者在青川北部,后者在南部毗邻京昆高速。一南一北,一静一动的资源禀赋和布局,为青川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发展奠定基础。


根植乡土特色,瞄准国际市场

记者:听说,今年青川县融媒体中心引进了一名中英双语人才。能不能将此理解为,更好地向外宣传推广青川我们正在加速?

李方甫:这个细节可以说既是我们引进人才的成果之一,也是我们“下棋”的一步。

围绕省委提出支持广元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青川能够为“国际化”三个字做什么?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三张名片:

首先,坚持以唐家河景区为龙头,发挥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国际知名康养度假胜地。依托唐家河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等国际认证、可与野生动物轻松邂逅等优势,突出生物多样性名片,以大熊猫IP品牌为重点,深化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交流合作,着力“圈粉”国际游客,提升“金戈铁马古青溪·熊猫彩林唐家河”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其次,深度挖掘青川猎犬优势资源。青川以全国首个野猪等致害性野生动物防治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青川猎犬保护与发展工作,强化“青川猎犬”品种保护、品质提升、品牌推广。实施青川猎犬保护与发展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打造集繁育、驯养、培训、赛事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推动“青川猎犬”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依托青川猎犬、生物多样性等资源,我们也在培育饲养实训、狩猎体验新业态,升级游客新体验,吸引国际友人。

最后是持续推动“坝坝篮球+”。自2023年9月开始,青川连续三年组织举办了三人“坝坝篮球”擂台赛,吸引国内外球员、游客纷至沓来,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办赛、多日停留”体旅新格局。利用“坝坝篮球”盘活闲置低效资产1.4万平方米,培养赛事解说、旅游推介、直播带货等人才400余名,带动餐饮、住宿消费增长30%。


既要跑得快,还要跑得好

记者:我们看到了一组数据,青川今年前10月的经济运行态势不错,规上工业连续20个月保持20%左右的增速,好几项经济指标都是广元市第一。

李方甫:青川不得不加速跑。青川是广元市面积最大的县,但经济总量却排在最后,经济总量小,人气、人才不足……作为欠发达县,青川必须充分梳理自己的不足、差距,找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方面,我们立足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园区基础,提出国、省高新区创建目标,全链发展铝基、硅基、锰系三大主导产业。新增工业用地1900余亩,规上工业企业达6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1家。

农业方面,我们立足良好的生态本底和优质的农特产品,集群成链发展“2+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探索推行“以销定产,产销一体”模式,开设杭州天目里、成都铁像寺山珍旗舰店,全力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助农增收。比如全县茶园面积已经超30万亩,“七佛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4.78亿元。

服务业方面,“坝坝经济统三产”。青川统筹利用城乡空间,依托自然生态、风土人情、闲置资产等资源,打造大众化、接地气、持续性的坝坝经济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我们把全县零散的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定制旅游导图,全民参与。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新培育限上批零住餐、规上服务业等企业9家,实物型网络零售额达5.05亿元,全市第一。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