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邓也
6666元包教包会;成本低能赚大钱……日前,央视《财经调查》曝光:连眼镜蛇都吃、被称为“杀人蜂”的虎头蜂竟遭滥养。网络平台上,一些商家以虎头蜂能治病为由,大肆兜售这种毒蜂。有的养殖户在自然界大规模放养这种毒蜂,比“圈养”成本更低,以此牟利。
虎头蜂,俗称马蜂,攻击性极强,能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尽管危险,但是虎头蜂养殖收益极高,“500元的成本能卖到5、6千元”“蜂蛹在云贵川一天能卖20吨”。钱是赚了,却给山野林间埋下了危险的隐患。山中的居民、踏青的游客、途经的路人,都可能无意惊扰到放养的蜂群而受袭,轻则受伤肿痛,重则危及生命。养殖的虎头蜂野蛮生长后,还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链。事关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虎头蜂问题绝不可小觑。
令人担忧的是,当前针对虎头蜂这类高危物种的养殖,既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也缺乏针对性的有力监管措施,使得虎头蜂放养、网售、培训的“灰色产业链”得以运行。这种监管真空若不尽快填补,这一产业发展若不尽早规范,“杀人蜂”滥养之风将愈演愈烈,小问题可能会酿成大危机。
当务之急是针对虎头蜂等高危物种的养殖,补齐标准短板、覆盖监管空白。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快制定针对高危物种养殖的国标与行标,明确养殖资质、养殖区域、安全防护等关键要求,划定养殖的红线与底线;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线上线下的销售链开展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非法养殖与贩卖高危物种的行为。同时还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明确高危物种养殖的危害,辟谣虚假的食用医用功效宣传,倡导理性消费。
无论是虎头蜂,还是相关的产业链,只能“圈养”、不能放养。让一些新兴的、特殊的养殖产业,迅速地进入监管视野之下和有序的法制轨道,才能在不牺牲公共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良好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