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胡桂芳
近日,江苏无锡市民钱先生反映,自己开车时嘴里叼了一支牙线棒,却莫名收到一张处罚单,违法行为是“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受到警告处罚。11月12日,无锡宜兴市交管部门针对此事作出回应。经复核,交管部门确认钱先生的该行为并未对驾驶操作造成实质性影响,原处罚确有不当。目前,相关部门已依法撤销了这份处罚决定,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批评,同时,将进一步优化执法审核流程,提升对交通违法认定的精准性,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执法要做得细、判得准,关键是把违法行为的边界划清楚。法律里“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这个兜底条款,本意是应对复杂交通场景,其裁量的核心是“危害公共安全”。钱先生开车时双手握方向盘,没影响任何驾驶操作,显然没到“实质性危害”的程度。警方最初的处罚忽略了这一点,把没实际风险的行为当违规,说到底是没有把违法行为的边界划清楚。
交通执法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环节,既要有“刚性”的规矩,也要有“柔性”的关怀。无锡这张罚单的撤销,不只是给一次个案纠错,更给所有的执法工作提了个醒:唯有以精细化筑牢公平根基,以人性化增添执法温度,才能让执法既有规矩又有人情,既护好交通秩序,又守住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让法治真真切切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