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新闻两点论丨警惕儿童手表变成坑娃“沉迷”的载体

新闻两点论 樊邦平

儿童手表正在成为吸引孩子“沉迷”的新载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近日,封面新闻报道,某知名品牌儿童手表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形成“圈层”效应,通过娱乐、社交、支付等功能,将未成年人深度“绑定”,吸引大家沉迷其中,乐此不疲,催生出了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灰色产业链。

家长为孩子购买儿童手表的初衷是保持联系,随时定位,确保孩子安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儿童手表的功能正悄悄增多,各种娱乐和社交属性正逐步取代其原有的通信属性,这不得不引发大家对守护工具变“坑娃利器”的担忧。

丰富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消费体验,是生产厂商的合法市场行为,但对于一个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儿童手表的功能开发还应该更多考虑到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性。确保儿童手表的使用功能不跑偏,警惕其变成坑娃“沉迷”的载体,厂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产品设计和功能开发,加设监护人监管的强制权限,设置沉迷干预机制,履行好共同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电子产品的社会责任;杜绝未成年人长期沉迷,家庭和学校也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督,严格控制儿童手表的使用时间和频率;规范行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通过严格的前置性审核、技术性管制和政策法规约束,综合性遏制儿童手表的“智能过头”问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