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三农”政策通气会再次强调,要严守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底线红线,坚决落实“两个不允许”要求,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可以说,“两个不允许”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最鲜明的两条红线。
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到近期“三农”政策通气会,“两个不允许”已被中央层面的会议和文件多次重申、反复强调,直指依然存在的农房宅基地私下买卖的乱像,彰显了国家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的坚定决心。这不是简单的限制,而是给农民吃下定心丸。这也不是制造封闭和隔阂,而是在守护和发展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两个不允许”的背后,是三条不可逾越的底线。法律层面,宅基地集体所有的属性决定了其使用权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城镇居民与退休干部无权取得;粮食安全层面,农村土地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支撑,遏制违规占地建房,就是守住“国之大者”的根基;农民利益层面,宅基地是农民的“最后保障线”,严防外部违规交易,既能避免农民因短期利益丧失居住保障,也能保障新增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政策的刚性约束中蕴含着发展的柔性空间。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很高,“两个不允许”并非阻断城乡互动,而是划定合理边界。在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和特权干预的同时,也明确了农民可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住房。这种“禁限并举”的设计,既守住了宅基地的公益属性,又为人才下乡、资源流动留出了合理通道,实现了规范管理与有序利用的有机统一。
乡村振兴不是让农村简单地“城市化”,而是要保留其独特价值与风貌。宅基地管理作为关键环节,需要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基层治理的精准执行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坚持“两个不允许”,守住法律法规底线、粮食安全底线和农民利益底线,就能让农村土地资源真正服务于乡村发展和农民福祉,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留住乡愁、守住根本。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