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车家竹
“双11”购物狂欢进入倒计时,社交平台却被一款“硬核装备”强势霸屏——那是一个A4至A3尺寸、材质坚硬的巨型吊牌,直接悬挂于衣物外侧,不仅显眼,还给人硌得慌的感觉,而这样的巨型吊牌正成为一些女装电商店铺的“标配”。(羊城晚报)
巨型吊牌为何出现?背后另有隐情。有商家表示这是对部分顾客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应对方案。不少网友表示支持:挺好,防止别人穿了几天再退。还有网友称,支持吊牌做大做厚,真的不想买到“白嫖党”穿过退回的衣服。
“七天无理由退货”原是电商平台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出,却给了很多人可乘之机。个别“有心之人”利用7天时间差完成“无理由”退货。比如,买了衣服吊牌不摘,参加年会、特定场合拍照或者用作商业用途,衣服使命完成后,再退货。表面看衣服没问题,但细看,留下的汗渍、污渍会导致无法二次销售。商家缺乏申诉渠道,只能被动承担损失。基于此,巨型吊牌尺寸大、材质硬、颜色醒目,消费者穿着时会因吊牌的不适感和显眼程度而减少穿出门的冲动,从而降低因穿着后申请退货的可能。
服装行业的高退货率在女装尽显,消费者与商家都贡献了KPI。消费者退货的原因涉及商品尺寸、用户身材、物流配送等诸多因素。部分商家也有不诚信的举动:偷换面料、做工降低,导致实物与图片差距大,再在特定的环境下,拍摄“出圈”照片……既拉高了消费者期待,也拉高了退货率。
解决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制造消费对立,而是多方合力构建良性生态。从“钻空子”到“建规则”,商家需在使用防护手段的同时,加大对商品质量、尺码标注精准度、详情页信息真实性的投入,从根源上减少合理退货;消费者也应秉持诚信购物理念,理性行使“七天无理由退货”权利,杜绝滥用规则的恶意行为。
平台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需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七天无理由退货”不等于“七天无条件退货”。提升用户体验与退货政策并不冲突。无审核、“秒退款”,过于轻松的“甩锅”只能让两方陷入内讧,适当调查和责任划分才能彼此信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