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眼下,正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黄金期。
在川东北,为老旱区群众“解渴”的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目前,工程全线四个标段已累计打开工作面361个,施工作业人员5207人,共投入机械设备1623台/套,正处于施工高峰期。
“全力抓质量、拼进度,为的是让灌区老百姓早日喝上‘幸福水’。”工程建设方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亭子口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预计2027年建成投运,届时将解决川东北地区370多万亩农田灌溉和40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
海报制作:杨璐嘉
攻坚全线最长“空中长河”
11月26日,位于南充市营山县的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粟家庙渡槽施工现场,1座塔吊和4个汽车吊密切配合,正把一块重达上百吨的钢铁“大块头”,吊至二三十米的高空进行组装。
在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建设全线,干渠总长375公里,槽隧比高达86%,途经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极大。其中,像粟家庙渡槽一样的高大渡槽有很多,它们凌空飞架,犹如一条条“空中长河”,是工程的核心挑战之一。
粟家庙渡槽正在吊装造槽机。
“这是我们在粟家庙渡槽新投入的一台造槽机,一旦组装投用后,对于我们后期整个渡槽的施工进度都有很大帮助。”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亭子口公司现场管理三部部长罗丹介绍。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这台重量高达1400吨的巨型造槽机已被拆分为很多部分,光数十吨和上百吨的零部件就有三四十个,此外,各类电器设备、小零件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从10月中旬就开始对造槽机进行拼装,预计12月中旬即可拼装完毕。”据施工方中国水电十四局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第Ⅲ标段项目经理部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马祥贵介绍,粟家庙渡槽是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长度最长、技术难度最大、跨越建筑物最多、结构形式最复杂的渡槽,是全线控制性节点工程。
建设中的粟家庙渡槽。
从一组数据可窥一斑:渡槽全长2270米,最大架空高度87米,共划分59跨,平面设置四处转弯,与张南高速、顺蓬营一级路、G244国道等多处既有建(构)筑物交叉,为国内目前最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式渡槽。
由于建设难度大、周期长,为了抢抓建设进度,参建各方决定在粟家庙渡槽新投入一台造槽机进行施工,相比传统的搭建钢管柱贝雷架施工,造槽机具有建设效率高、施工更安全的特点。今年6月,粟家庙渡槽的承台及墩柱全部施工完成,目前正在全力开展槽身浇筑施工。
“按照施工计划,整个粟家庙渡槽工期多达59个月,目前完成进度已超七成,预计2027年4月可以全面建成,为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早日通水,打下坚实基础。”罗丹说。
将为川东北旱区“解渴”
近日,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第Ⅳ标段四方寨支洞施工现场,一场隆重的誓师大会拉开帷幕。参建各方代表共同宣誓:“敢于挑战、敢于拼搏,决战四季度、全力抓建设……”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施工现场。
“想到灌区群众迫切的用水需求,参建各方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亭子口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四川“六横六纵”现代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元、南充、广安、达州4市11县(市、区),是名副其实的川东北旱区“解渴工程”“民心工程”。
以受益地区广安市为例,当前面临水资源供需的矛盾正日益加剧,同时还要应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复杂局面。
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有很多高大渡槽。
例如,2022年和2023年,广安多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夏旱,原本以防汛为主调的汛期(7至8月),变成了“汛期无汛”,一度引发人们对广安“缺水”的担忧。
然而,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将为广安市的水资源格局带来转机。
据广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建成后,亭子口水库的来水将引入全民水库,为广安主城区提供水源。同时,它还能与岳池县的回龙水库、响水滩水库相连通,为岳池县城供水。此外,广安区花桥水库、武胜县红星水库等水源工程也将得到补给。
这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激发了沿线群众的参与热情。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居民陈德军便是其中一员。他积极报名参加梳子梁隧洞施工点的钢筋绑扎工作,每天清晨便早早抵达施工现场。“我希望工程能早日建成,这样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灌溉用水将更有保障。”
放眼整个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隧洞开挖292.85千米、衬砌189.8千米,槽身浇筑11.02千米,明暗渠浇筑36.2千米,倒虹吸埋设8.95千米。截至11月底,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完成投资24.63亿元,占年度投资的91.22%。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