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邓也
“伪造公证书、委托书、PS照片”,开发商竟“盗卖”男子34套房产?
据媒体报道,2022年6月至今,河南一开发商法定代表人,通过伪造公证书、委托书、PS照片等手段,分多次将网签在另一人名下的34套房产,撤销登记,并全部重新网签至他人名下。令人惊讶的是,漏洞百出的假公证书,竟然数次通过房管局的三级审核。对此,当地房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无能力核实公证书的真假,建议报警。
伪造法律文件的开发商固然可恶,也必将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付出代价。但比个体违法更值得警惕的,是本该固若金汤守护公民房产安全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此事件中形同虚设。
房产是多数家庭最核心的资产,每一次登记、变更都应伴随着严格的审核流程,这既是法律的明确要求,也是房管部门的核心职责。可如今,几张漏洞百出的伪造材料,就能轻易地让数十套房产“改名换姓”。本该作为“防盗门”的登记制度,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这般乱象,怎能不令人忧心?
当地房管局“无能力核实”“无法辨认”的回复,恰恰暴露了其失职和懒政。事实上,公证书的真伪可通过官网、电话和现场等多种方式查询编号核验,签名的真实性也能通过比对备案信息、要求本人到场确认等流程验证。所谓的“无法实现”的技术难题,倒更像是责任和作风问题。三级审核本应是层层把关的“防火墙”,却因工作人员的敷衍塞责变成了“走过场”。问题出在机制上还是个人上?有待进一步调查。
不动产安全是民生之基,登记审核是守护这一基础的最后一道防线,容不得半点松懈。期待有关部门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深挖审核漏洞背后的机制问题与作风问题,不仅要严惩伪造公文的违法者,更要追究审核失职者的责任,不断筑牢公民房产安全的“防护墙”,别再让谁的房子随便“易主”。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