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11月12日,95后AI“天才少女”、DeepSeek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在朋友圈官宣加入小米。
她在朋友圈表示,“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我正在Xiaomi MiMo,和一群富有创造力、才华横溢且真诚热爱的研究员,致力于构建这样的未来,全力奔赴我们心目中的AGI。”
今年年初,有媒体曾报道,雷军欲以千万元年薪招揽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领导小米AI大模型团队。
不过,当时小米和罗福莉本人均并未直接回应。
为什么要挖她?
小米公司正在搭建GPU万卡集群,以加大对AI大模型的投入力度,这将进一步提升小米在AI大模型领域的研发实力。
10月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雷军表示,AI大模型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趋势,可整合车内外摄像头、麦克风等多传感器信号,通过情绪识别与多模态交互技术,实现拟人化语音控车。
今年10月小米AI团队携手北京大学联合发布一篇聚焦MoE(混合专家)与强化学习的论文中,就已出现罗福莉的名字。
罗福莉履历很好看:199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高中就读于宜宾市第一中学校“清北班”。2013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后保研北大,毕业进入阿里达摩院、转行跳槽知名私募公司,后在DeepSeek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是其关键开发者。
小米招揽罗福莉,从企业发展的方向看,有点把AI战略从“产品适配”转向“技术主导”的味道。
从更具体的业务层面看,作为DeepSeek-V2核心开发者,罗福莉的加入能够填补小米在MoE架构领域的技术短板。
谈到此不得不提一下MoE(混合专家)模型。用最简单的话讲:这种模型在相同计算预算的前提下,面临多领域知识复杂问题时,预训练阶段通常能够更快地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
要知道,小米正在构建“人车家全生态”体系,不同产品不同场景要进行统一协同的“AI化”,需要的是一个系统性多类别知识的整体解决方案。罗福莉的加入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自己有了底层的研发能力,就能打破传统硬件厂商依赖外部技术合作的路径。这也预示着小米将构建从芯片层到应用层的完备垂直AI体系。
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是,罗福莉朋友圈提到“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暗示她在小米的主攻方向可能是“世界模型”与“具身智能”。
这也是全球AI行业正在发生的转变:从单纯的算力与参数比拼,转向“算法+硬件+场景”的全链条角逐。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曾表示,AI时代“算法就是人才”。从这个角度看,当顶尖算法人才遇上完备的硬件生态,我们有可能真正实现从技术理念突破到实际用户体验升级。
随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数据与场景的价值愈发凸显。罗福莉的跨界选择,也代表着顶尖AI人才的择业逻辑正在从“技术平台”转向“落地能力”。
过去几年,于企业而言,大模型领域的竞争聚焦于参数规模与算力投入。
而当下看,小米这种“算力+场景+人才”的新投入方式,可能成为大厂们应对AI产业下半场竞争的新方案。
相信未来,当MiMo模型深度融入小米汽车的智驾系统、手机的端侧智能、家居的场景化交互后,我们感受到的将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进步,而是更有温度的生活品质提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