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喜报!川报集团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4件


川观新闻记者 蒋京洲 严佳敏 整理


11月5日,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4件、二等奖113件、三等奖186件。四川共有19件作品获奖,为历年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


其中,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有7件作品获奖:一等奖4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2件。这些作品题材广泛、视角多元,既有聚焦国家战略与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也有关注民生冷暖与社会热点的微观洞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


1

消息一等奖


《医生在成都,患者在西藏,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成功完成!》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品简介:记者了解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将实施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后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宣传部,积极对接主刀医生,在手术后第一时间对其过程进行了采访报道。作为一条医学科技新闻,如何既专业准确,又生动易懂?该报道将复杂的前沿医学技术、专有名词,转化为通俗的文字和镜头语言,既专业客观,又生动可读。编辑团队对该新闻进行多种形态的传播运营,除在自有客户端发布,还在全网账号矩阵传播。封面新闻抖音号单条播放量达7218.7万次,获赞72.8万次;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同步发力,更引发新华社快看、西藏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转发,最终达成亿级传播规模。


2

新闻专栏一等奖


《灵感中国Inspiration》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品简介:“灵感中国Inspiration”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整合内部11家单位优势打造的国际传播专栏,以短视频、中视频、直播、社媒接力等形式,依托TikTok、YouTube、X、Facebook、视频号等海内外社交平台,四川国际传播英文官网Center、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及其三方平台账号,构建起国际传播海媒账号矩阵,内容涵盖政经报道、文旅推介、美食出海、熊猫故事等,海外粉丝量超520万,全年海外播放量达7000万;组建起一支覆盖美国、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拍客队伍,吸纳拍客112人,并与四川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多场“灵感学院”拍客培训,拓展国际传播民间队伍;同时,在法国、巴西、卡塔尔、土耳其等落地多场人文交流活动,以在地化运营探索提升国际传播知外、及外能力。

3

新闻业务研究一等奖


《智能化革命与双循环一体:系统性变革视野下的主流媒体发展路径探索》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品简介: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系统性变革”,反映出中央对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研究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路径。 文章的第一作者作为“智能+智慧+智库”智媒体理念首创者和省级党媒实践推动者,全链条深度参与智媒体建设,推动智媒技术输送至全国12个省市区。作者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历时半年时间调研打磨,提出通过重建发展底座、重立发展本位、重塑发展基因、重构发展空间,一体推进智能化革命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传播,从网络型组织、文化科技型队伍、数据驱动型文化等方面推进支撑要素整体性变革。


4

新闻直播一等奖


《大道同行 | 集装箱里看陆海——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5周年开箱联动直播》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品简介: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颁布5周年之际,直播紧扣总书记重要论述,以总书记到访过的枢纽港口为重点,巧借“开盲盒”概念,接力见证通道改革创新、连接世界,中宣部新闻通气会点名表扬该报道“反映完善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匠心制作,高水准、高质量。5小时的直播内容丰富,节奏紧凑,串起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省区市20多个点位,对5年来高水平共建大通道成效做了全景展示,以“大联动”推动“大宣传”。 破圈传播,聚人心、促发展。直播外还推出“全景看通道”系列短片,设置多个话题与网友互动形成穿透效应。各地党报推出文章“报网互动”拓宽报道深度,同频传播破圈出彩。


5

评论二等奖


《我们需要开那么多会吗?》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品简介:紧扣痛点,塑造主流价值。11月底,四川召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会议,本文针对基层“文山会海”典型事例,踩准岁末会多的节点,观点鲜明地揭示形式主义会风对行政效能的负面影响,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和观点引领性。 直面顽疾,凝聚广泛共识。直面基层顽疾,聆听各方声音,凝聚广泛共识,推动党心民意共振。语言风格平实又不失犀利,推动党政部门的工作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革新”。 推动进步,提升治理效能。指出问题,更致力于解决问题,在文尾列举了若干基层创新探索和改进方向建议。本文发表后,不少单位出台“规范会议管理相关措施”等,减会增效。通过观点传播和广泛讨论,实现从现象披露到制度建设的递进,为破除形式主义提供借鉴。


6

国际传播三等奖


《我在这里“蹲”熊猫》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品简介: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来自法国的全球“熊猫守护使”热罗姆·普耶,时隔近10年后再次来到四川,与当地大熊猫守护者一起深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和宝兴片区追寻大熊猫的足迹,倾听中国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了解到这一消息后,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的创作团队全程跟踪拍摄,希望把全球“熊猫守护使”蹲熊猫的故事和中国保护生态的成果讲给世界。如何让更多外国人接受作品表达的内容?作品在大量艰苦实拍的同时,融合漫画《丁丁历险记》视觉风格,中法双语解说配合分镜动画,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面向海内外同步推出,引发法国受众情感共鸣,被超百家海外媒体转播,以“软叙事”助力国家形象塑造。


7

应用创新三等奖


《问政四川“新闻+政务+服务”网上群众工作平台》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


作品简介:“问政四川” 作为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以“技术赋能+机制创新”为核心,跨界融合,依托大数据分析、AI智能分办、多端协同响应等技术,集合新闻、政务、智库、AI、舆论监督、意见征集六大功能于一体,打通“群众留言—部门办理—媒体追踪—结果公开”全链条,构建了覆盖四川全省的智能化民意直通平台、群众工作平台。


当前,平台全年服务覆盖全川1.1亿人次,实名入驻“问政四川”的政府职能部门达到12452家,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网上群众工作平台。2024年,“问政四川”收到的各地群众求助、投诉等达14.65万件,办结量达 14.55万件,办结率达99.86%,群众满意率已达96.82%。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