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川观评论|外卖食品不能靠AI造“门面”

川观新闻评论员 郭韵

不少网友反映,点外卖时发现平台商家头像看似精美,实则是AI生成,目的是营造门店排队的热闹氛围,营造虚假人气来引流。商家真实面貌却与图片差距悬殊,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餐饮商家用第三方AI软件,生成宽敞明亮、桌椅齐全、座无虚席的图片作logo,有误导用户的嫌疑,掩盖了真实的就餐环境及卫生情况,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属于一种虚假宣传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与监督权。

这种低成本造假正在扰乱市场秩序,“AI生成店面头像”服务收费普遍在30至40元区间,且门槛极低——商家只需提供店铺名称,无需上传实际门店照片,即可定制带有店名、虚拟场景的头像图片。这种欺骗行为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以更低成本获得流量和订单,甚至酿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严重损害餐饮行业的整体信誉。

此类借AI“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广告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若商家未对AI生成的图片进行“显式”标识,还违反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中关于合成内容需明确标注的要求。

希望商家能守住基本的底线,外卖平台则应加大治理力度,对广大消费者负责,责令商家立即更换真实门店图片、删除误导性标签,为消费者创造不被欺骗的消费环境,重点排查外卖店铺货不对板、虚假宣传、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店铺,遏制AI技术滥用带来的消费陷阱,营造健康的网络餐饮消费环境,真正保护好消费者餐桌安全与合法权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