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吴枫
“今天这款山水微景观,给到大家福利价19.9元,后台马上上三单,拍完就没有了,想要的宝宝们抓紧时间……”
当我走进位于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艺术村的成都柯创传媒有限公司时,主播的声音正从直播间传来。在多肉、草缸与旱缸的热度逐渐退去之后,她所推介的,是另一种正在崛起的绿植“新宠”——山水微景观。
有消息称这家公司靠着山水微景观,年收入达八千万元。那么,山水微景观是门什么生意?背后藏着哪些生意经?不懂就问,我们找到公司总经理黄柯,与他聊了聊。
融合了造景、植物乃至微型生物的山水微景观。
据黄柯介绍,山水微景观,是在玻璃容器中打造的一种微缩生态景观,融合了造景、植物乃至微型生物。风格和造景延续了草缸、旱缸的造景美学,却以更迷你的体量、更高的颜值、更低的维护成本,以及随心搭配的可塑性,悄然吸引着越来越多中青年群体的目光。
成立于2022年的柯创传媒,正是这一趋势中的佼佼者。他们通过直播销售这类微景观产品,在2024年,年营业额从三百万元一路跃升至八千万元,实现了近27倍的增长。
公司工厂内,前来务工的村民正在组装山水微景观配件。
小盆景创造千万营收,这家公司为何选中山水微景观这个赛道?
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黄柯毕业后涉足过酒吧、音乐制作MCN等多个领域。在他看来,创业的核心就是“找不同”。“大家都做的赛道,再切入就很难有竞争力。所以当我偶然刷到山水微景观时,立刻被它的小众特质所吸引,觉得值得一试。”
光有想法还不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创业者,黄柯立刻开始市场调研。毕业于西华大学的他,将目光放在了母校附近、盆景产业发达的郫都区。走访一圈后,黄柯发现,虽然当地的盆景产业起步早,但到目前大多还是以老派造景为主——盆景价格高、体型大。再看全国市场,山水微景观作为新兴赛道,虽然有将山水造景、流水、养鱼、苔藓融为一体的完整产品,但在配置上还不够精美。
“所以说,这正是一个值得填补的空白。”黄柯说,“消费者选择山水微景观,核心是购买‘情绪价值’。它不像传统景观只能远观,而是可观赏、可把玩、可创造。小巧的体量也让它成为办公桌上的‘情绪快充’,在忙碌间隙提供片刻的视觉放松。”
自柯创传媒成立起,黄柯就打算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来卖山水微景观。但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主播从哪里来?
“最开始,我和搭档两人轮流上播。”黄柯说,他在MCN公司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起初效果并不好。于是,他们两人在每天结束七八个小时直播后,还会复盘当日效果,总结直播话术。
主播直播卖货。
随着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2022至2023年间,黄柯的团队陆续招募了几位主播,以轻量化模式轮流试水直播。当单场交易额突破5万元时,他察觉到:是时候组建一支更专业的队伍了。
从2024年起,团队开始系统化培养主播,并提炼出一套可复制的直播话术。在黄柯看来,直播就像是策划一场演出,什么时候该跳舞,什么时候该唱歌,都是需要安排好的,这样才能让演出的效果最好,观众愿意看。
从这个时候起,公司陆续在各个平台孵化了三四十个账号,12名主播多班次轮流直播。“有时候要从清晨六点播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单日销售额最高达到过30万元。”黄柯说,公司的营业额也在这一年实现了极大突破,达到了八千万。
在谈及直播效果时,黄柯提到了一组数据:点击转化率15%。意思是,每100个点进过直播间的人,有15个人下单。
东西卖出去了,但如何将产品完好无损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成为新的挑战。“我们的产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出现破损、植物死亡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正常销售。”黄柯表示。
怎么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持续努力。他首先联系了公司所在地的郫都区政府,在政府的协助下,拿到了物流补贴,还低价租赁了厂房。随后各村协助其招聘工人。“最初只有8名工人,随着规模扩大,加上村民对村集体统一招聘更放心,现在郫都区的工厂已有20多名员工。”
紧接着,公司对工人展开系统培训,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规范快递包装流程。“比如在包装玻璃罐时,我们会填充棉花和充气膜,形成缓冲保护层。”黄柯举例说。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售后团队,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反馈与处理。
依靠这套已顺利运转的链条,今年公司营业额有望再创新高。“截至目前,营业额已达到六千多万元。冬季是旺季,我们在接下来一个多月还将全力冲刺。”黄柯表示。
黄柯告诉我们,利润率约占营业额的10%至15%。他进一步解释道,商品发货前的退款率就高达45%到50%,而人工、直播、场地等刚性成本约占25%,日常账号运营、售后处理等则占约15%。“我们的售后成本之所以占比高,与产品特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收货后一个月内,遇到任何质量问题,我们都承诺包退换。哪怕是养护过程中,出现植物死亡的情况,也可以补发。”
谁是山水微景观的主流消费者?目前,黄柯与团队已对目标消费者形成了清晰的画像——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江苏、北京等地,消费群体涵盖钟爱中式雅趣的40岁左右男性,以及热衷氛围感的20至30岁都市白领。其中,30岁以下年轻消费者占比正持续攀升。这一趋势也驱动着黄柯团队不断推进产品升级:从植物选材、景观造型,到搭配配饰的风格,都在逐步向年轻化靠拢。
正在设计中的山水微景观新品。
与此同时,黄柯也致力于延伸产业链条。他计划在友爱镇打造自有种植基地,并与高校合作开展植物品种改良与标准化栽培研究,以期未来实现从苗木育种到成品销售的全流程把控,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与产能保障。
谈及这次创业的感受,黄柯认为,依靠小众赛道在互联网领域站稳脚跟,仅凭高颜值与强创意远远不够。“必须立足长远,夯实产业根基,牢牢把住‘品质关’。唯有如此,才能在这条细分赛道上,真正做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绩。”
出品人:谭江琦
总监制:范英
监制:赖永强 毛漫丁 刘莉 王代林 刘若辰 史册
统筹:陈旻翔 赵丹
撰稿:李菲菲
摄影剪辑:吴枫
视频包装:吴枫
海报制作:杨璐嘉
四川日报全媒体出品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