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郭韵
电动自行车挡风被如今几乎成了冬日街头的“标配”,可与之相伴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
一件挡风被确实能在寒冷天气中为骑行者抵御寒风,然而,挡风被上路频引事故,暴露了其难以规避的安全漏洞。电动自行车挡风被一般比较宽大,下半部分过长,容易刮擦周围行人或车辆,甚至在骑行过程中被卷入车轮内或被周边车辆拖拽,既干扰车主自身行驶,也对他人道路安全造成威胁。更关键的是,挡风被束缚车主的手,影响手部操作的准确性,车主紧急情况下反应时间不足,极易导致刹车、转向等关键操作不当,引发事故。此外,若充电器或充电线被挡风被覆盖,散热效果受阻,加剧火灾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多地已出台细则、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法律与制度对交通安全的刚性约束,不会因“便利”让步,这些举措体现了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也反映了挡风被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化解冬日骑行保暖与安全的矛盾,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从源头来看,相关部门及生产厂家应立足民生需求,在车辆设计与生产制造中兼顾防寒保暖与安全防护,为骑行者提供更多御寒选择,引导市场提供安全合规的产品,如鼓励企业生产仅防护腿部、不影响车身操控的安全的防寒护具,为市场提供更优选择,从源头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骑行者的安全意识与行为选择,是安全链条上关键的一环。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加大电动自行车骑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大众增强安全意识,让骑行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选择,佩戴安全头盔、穿着保暖的冲锋衣或羽绒服、使用保暖护膝等。车主务必重视挡风被带来的风险,严格遵守安全指引,选择合规的保暖装备,切实守护出行安全。
冬日骑行,别让挡风被挡了安全。通过精细化管理、人性化引导与多方协同共治,完全可以在保暖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一次出行,既温暖从容,也安心笃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