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这个日本政坛140年以来的首位女首相,仅仅上台20多天就让中国外交部发出两次强烈抗议,并且中国外交部奉示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
她先是称呼中国台湾当局为“总统府”,后面又暗示可能会武力介入台海,她是如何登上权力的高峰?为什么上台以后选择如此激进的对华政策?今天《夜观天下》请来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沈予加和大家聊一聊。
一、日本全面右倾化保守化的标志
高市早苗刚刚当选时,很多人还把她看作是打破日本男性垄断政坛的先锋,实际上她是日本全面右倾化、保守化的标志。在一个女性国会议员比例长期不足20%的国家,高市的成功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突破”,因为她本身就是日本保守派的代表。政策主张上她反对夫妻的异姓制度(一般妻子要跟着丈夫姓),质疑女性天皇的合理性,更致力于推动修宪扩军、参拜靖国神社。
在这种情况下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可以说几乎没有进步意义。
10月21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前排右二)在东京参加临时国会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二、来自最保守派系的最右翼部分
这样一个政治人物,是如何在内外交困的日本政坛登顶的呢?
首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日本政治长时间酝酿的结果。她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日本政治生态里的“保守土壤”。
日本政治一直是个“派系的世界”,有点类似门阀政治,大的政治家更多是靠出身,例如鸠山家族、安倍家族。
高市是来自安倍家族的候选人,她属于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这个党表面上是一家,其实里面分成好几个山头,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资金、人脉、选区网络。自民党里主要有六大派系,这六大派系很多都是从二战结束就已经建立的,长期控制着日本的政坛。
高市早苗背后的靠山,就是自民党里最大、最有权势的派系之一——安倍派,也叫“清和政策研究会”。安倍派是自民党内部最保守的派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追求修宪和对华强硬。
2015年4月21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安倍晋三(左二)与高市早苗(右二)商谈。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除了安倍派之外,第二个是岸田派,也叫宏池会,是自民党里传统的温和派,讲求务实外交、财政稳健,算是比较“亲华”的派系。像我们熟悉的前首相岸田文雄就属于这个派别。
第三个是麻生派,也叫志公会,这一个派系在经济上主张财政纪律,在外交上偏向亲美但不激进,代表人物是前首相麻生太郎。
第四个是茂木派,也叫平成研究会,主打务实和协调路线,追求经济增长与稳定,重视经贸关系。最后剩下的二阶派和石破派,在自民党内部算规模比较小的派系,
首相的产生,背后都是这些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内部交易。谁能得到更多派系支持,谁就有可能成为首相。高市早苗能胜出,靠的正是安倍派的强大资源和动员能力。
所以,高市早苗不是进步的先锋者,是保守派推上来的继承者。她的当选,是日本保守政治的一次重新包装,延续了原有的权力逻辑。
9月2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高市早苗在辩论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三、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
增加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在政策风格上,高市早苗倾向民族主义、传统价值与强化国家权威。这种风格意味着她未来可能继承甚至强化安倍时代的一些政策取向。
先说内政方面。高市早苗主张修宪,尤其是希望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让日本自卫队在法律上成为“国防军”。这个是日本保守派的核心议题,也是和自由派分歧最大的地方。
她还多次谈到要“强化日本的防卫能力”,提高国防预算。在经济上,她主张激进的货币财政政策,强调刺激经济、强化经济安全。
在对华立场上,高市早苗相对强硬。在上任前,她就公开说了日本必须在东海和台湾问题上“保持警惕”,上任后在台湾问题上更是一直在挑衅中国。
而在美日关系上,高市早苗主张以美日同盟为核心,将与美国的关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她的这种立场与安倍的战略几乎一脉相承。不过,她与安倍相比,在言辞表达上似乎更经常把“价值”“理念”等表面上好看的词汇放在外交主张中。
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日本选出了这样一位极右翼的首相,毫无疑问会增加亚太地区不稳定的因素,会给我们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
主播:沈予加
文案:沈予加 白可欣
编辑:曾东平
摄像:周芷冰
制作:郭雨荷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志刚 何涛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