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新闻两点论丨“流量监督”值得被认真对待

新闻两点论 樊邦平

近来,福州“卷尺哥”、邯郸“随拍哥”、包头“拔钉小哥”等热心市政设施建设修缮和公共事务的群众相继在网络上走红。他们以拍摄井盖损毁、道路开裂、电线杆歪斜等城市设施问题为主,并在视频中喊话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整改,相关部门整改后他们还会回访,发布“验收”情况。这样的视频得到了网友的好评和点赞,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流量监督”。

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修缮事关大众切身利益,每一个市民都有权利进行监督,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问题线索。“卷尺哥”们完成了普通老百姓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他们的走红是因为成了万千网友和群众的“眼替”“嘴替”。他们的出现,也为政府相关部门携手群众共同处理好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

“卷尺哥”们的“流量监督”不仅有效弥补了政府部门人手短缺、发现问题不及时的难题,还推动了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更让政府部门的整改工作置于公众视野下,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我的声音有人听、我的建议有回应”。面对这样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理应值得认真对待。

当然,认真对待不应止步于“被动”接受问题反映。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出击,发动群众,建立更为广泛的线索征集渠道,并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同时,还应加大对“流量监督”的引导与规范,划定“合理边界”,避免其为求流量,夸大问题、制造对立,将监督异化为博眼球的工具。

“流量监督”不是无序地“挑刺”,而是群众参与治理的真诚表达。认真对待这份力量,就是尊重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就是为城市治理注入更多活力。唯有正视、引导、善用“流量监督”,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让城市在多方共治中变得更加宜居、更有温度。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