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蒋君芳
11月11日,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华阳国志》与古蜀文化”分论坛在崇州市举办。50余名来自重庆、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湖北等《华阳国志》所写所载地区的地方志工作者、学者,面对面开展交流研讨,深入剖析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地方志编纂及历代方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活动中,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崇州市街子古镇群康养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分别和西南交通大学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崇州将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系统整理、校勘及研究《华阳国志》,深入挖掘古蜀文化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古蜀文化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崇州市文化软实力与社会影响力。
《华阳国志》由东晋蜀郡江源(今成都崇州)人常璩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体例最完备的地方志书,其作者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方志之祖”“蜀史巨擘”。这部典籍系统记述了远古至东晋时期西南地区的山川地理、历史沿革、人文风物与社会变迁,涵盖今四川、云南、贵州全境及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不仅是研究古蜀文明的珍贵文献,还开创了地方志编纂的基本体例。
记者了解到,为让千年古志活起来,崇州在街子古镇建成了国内首家以《华阳国志》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展馆——华阳国志馆,以“方志鼻祖・蜀史巨擘” 为主题,通过三大主题展区、九大核心展项,运用数字投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方位、沉浸式地呈现《华阳国志》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
论坛期间发布了以《华阳国志》题襟馆版古籍为原型进行装帧设计的《华阳国志》个性化主题邮票,并面向公众与收藏者限量发售。同步还举行了成德眉资党史和地方志事业同城化发展联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史志资料交换机制,打破了地域壁垒,实现四市史志资源“一键查询、全域共享”,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
活动主办方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