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川观评论|别将医保卡变成购物卡

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今年初,全国多地医保局已密集发布“禁止医保卡变‘购物卡’”的预警,但近期网络平台上,“医保卡薅羊毛攻略”仍时有冒出,部分博主教唆消费者在药店刷医保卡购买牙线、护肤品等日用品,将医保“救命钱”异化为日常消费的“零花钱”,这种行为既违规又伤公,亟待警惕与整治。

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虽归个人所有,但绝非可以随意挪用的“私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明确划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仅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相关费用。这笔资金承载着“一人参保、全民共济”的社会保障初心,每一分都凝聚着全体参保人的缴费心血,是守护群众健康的“公共钱袋子”。将其用于非医疗消费,表面看是花自己的钱,实则是对公共医疗资源的侵占。大量违规“套现”会直接导致医保基金池缩水,削弱基金整体支付能力,破坏制度共济性,最终让真正有住院、重症等医疗需求的人群面临保障效能下降的风险,损害的是全体参保人的共同利益。

从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到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从异地结算“一网通办”到带量采购持续挤压价格水分,近年来医保领域的每一项改革,都在全力让民生资金精准流向医疗救治核心领域。但为何医保卡违规消费仍屡禁不止?一方面,部分参保人存在认知偏差,将个人账户资金等同于普通储蓄,忽视其公共保障属性;另一方面,个别药店受利益驱动违规售卖非医保用品,加之电子支付普及带来的监管难度、单次违规金额小导致的惩戒威慑不足等问题,催生了这条灰色利益链。

治理此类乱象,绝不能因“看似花自己的钱”而放任,更不能因“法不责众”而姑息。监管层面需加速数字化监管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异常消费轨迹,对违规药店从严查处、纳入行业黑名单,对多次违规参保人实施严惩。医保部门更要强化政策科普,清晰界定医保卡使用边界,让坚守医保使用底线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每一个参保人都应正确认知医保制度,更加珍惜医保权益,自觉守护好这份公共保障资源。

医保制度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今天对医保基金多一分敬畏,就是为明天可能遭遇的疾病风险多添一份保障。每一位参保人都应摒弃“薅羊毛”的短视心态,清醒认识到医保权益的公共属性。如此,才能让医保基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确保医保制度稳健运行,为每个人的健康未来筑牢屏障。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