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邓翔沣:用“我们叙事”连接世界丨聚焦第26个中国记者节

川观新闻记者 张蒙/文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记者 秦粟风/视频

面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的课题,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打造的“灵感中国 Inspiration”专栏交出了亮眼答卷。该专栏获得了第3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专栏类),探索出一条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的国际传播新路径。

“起步并非一帆风顺。”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灵感中国部主任邓翔沣坦言,团队起初满怀信心地规划了七大内容方向,计划从多方面将四川全盘托出。然而,内容分散导致力量薄弱,一些制作精良的视频反响甚至不及简单的街头直拍。“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国际传播不能是单向灌输,要双向奔赴。”邓翔沣介绍,为此,2024年初,团队将内容重构为“1+5”矩阵,深耕“重度垂类”。

灵感中国成长过程

这一转变虽放弃了“广种”,却通过“精耕细作”换来了“丰收”。同时,团队积极与外部机构、博主乃至海外素人合作,将叙事从“我与他者”调整为“我与你”的“我们叙事”,找到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宝贵桥梁。

清晰的内容方向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面对工作日不间断更新与产出高质量精品内容的双重挑战,一个从11个单位抽调30多名骨干组成的“跨界混编”专班应运而生。团队很快探索出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并设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推出了《被西游记感动哭的英国博主,这次被“东游记”震撼……》等多个爆款产品。

社交媒体编辑负责福宝直播后台导播工作

为让好内容漂洋过海、深入人心,团队采取了分区运营、精准触达的策略。在熊猫“福宝”回川期间,团队推出配备韩语同传的全球直播,单场海外观看量达272万。通过“借船出海”与央媒合作,以及发起“全球拍客计划”吸引世界各地的创作者共同讲述中国故事,团队成功从“讲述者”转变为“连接者”。

灵感中国专栏对话中外专家

团队与法国朋友热罗姆·普耶的故事,是这场传播实践的缩影。从一条平台私信开始,到邀请这位资深“猫粉”来川共同创作《我在这里“蹲”熊猫》双语微纪录片,团队与他结下深厚情谊。纪录片上线后引发全球积极反响,并促成了在中法“熊猫论坛”上的再次同台。

“国际传播的最高级KPI或许不是产生了多少流量,而是缔结了多少友谊。”邓翔沣表示,技术、平台、策略固然重要,但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故事背后的真诚与人性共鸣。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邓翔沣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