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 高昊焜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次压在了小鹏身上。
11月6日晚,在小鹏技术发布会上,一台通电运行的IRON机器人腿部覆盖件被当场剪开,公开展示了内部的机械结构。这场颇具行为艺术色彩的“解剖”,其实是对“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是否内藏真人”质疑声的一场“自证”。
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现场甚至一度哽咽,并表示,“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这戏剧性的一幕,折射出的不仅是小鹏与其创新产品所面临对技术本身的审视,更像是一场在“塔西佗陷阱”①边缘徘徊的信任危机。
然而,舆论的“苛刻”并非全然无理。近些年,从某些过度包装的AI项目到一些PPT造车的闹剧,公众见证了太多科技营销中的浮夸叙事与骗局。这些事件消耗了社会宝贵的信任资源,使得公众“免疫力”不断增强,对任何超出常规的展示都抱持审慎态度。
它提醒所有技术创新者,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技术“奇迹”都必须经得起大众审视。企业与其在发布会上制造悬念,不如开放更多真实场景下的技术演示。科技创新的说服力,最终来自其在现实世界中的稳定表现,而非舞台上短暂的辉煌。
当然,公众在保有合理质疑权利的同时,也应给予真正的创新尝试一定的耐心和空间。当技术进步的速度超越了公众的认知更新,首先迎接它的是“是不是骗局?”“里面是不是藏着个人?”的尖锐质疑,这种氛围也无疑会挫伤创新者的热情。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理性的批评与基于事实的监督,远比情绪化的嘲讽和“有罪推定”更有建设性。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对中国科技企业而言,科技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质疑与解惑的辩证过程,恰恰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这次事件发生既是对小鹏的考验,也是对全社会创新环境和科学精神的警示。
当严谨扎实的创新与理性客观的监督能够同频共振时,中国的科技事业才能真正行稳致远,让未来的“何小鹏”们,无需再为“自证清白”而哽咽。
①“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