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开放,从“跟跑”到“领跑”|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④

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以昂扬姿态,正在实现从对标国际规则的“跟跑”,到主动参与并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领跑”。这一转变既是中国经济实力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经济治理格局深度调整的生动缩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既是对过往开放成就的深刻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清晰行动纲领,彰显了中国坚持开放不动摇的大国定力。

回望来时路,中国曾以“初学者”的身份,勇闯全球化的“新手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与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融入国际产业链,以“引进来”为核心战略,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快速吸纳全球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找准定位、积蓄势能。那时,我们是国际规则的接受者、先进技术的追赶者、全球市场的后来者,蓄力奔跑,埋头苦干,让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崭露头角,实现初期的互利共赢,为日后的跨越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如今,中国“领跑”的姿态愈发鲜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深刻转型,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的能级跃升,中国已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之位。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博会、广交会等多元平台,中国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稳定动能。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赛道,中国企业的创新成果频频引领全球潮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清洁能源产品与服务显著降低全球能源成本。中国既坚定不移推动自身发展方式转型,更以广泛的国际合作为全球绿色转型赋能。

“领跑”的深层内涵,在于全球责任的主动担当与大国使命的自觉践行。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2024年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2.1万亿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2000亿元,从标志性工程到惠民“小而美”项目,构建起覆盖广泛的互利共赢网络。截至2025上半年,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已成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安全的“钢铁驼队”。在多边贸易体系中,中国的声音愈发响亮,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达成投资便利化协定,成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守护者与积极推动者。

新时代的“领跑”,依然需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定力。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推进,标志着中国开放正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层面的深度对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将限制措施缩减至29条,实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彰显了中国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决心与魄力。从22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复制推广379项制度创新成果,到海南自贸港即将进入全岛封关运作新阶段,再到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国正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既吸引了更多高质量外资落户,也为国内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外部推力。

从“跟跑”到“领跑”,不变的是合作共赢的初心,升级的是开放的格局与担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勾勒出未来开放的清晰路径。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领跑是大国责任的必然所在,中国的“领跑”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将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注入动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书写更加恢弘的开放篇章。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