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新闻两点论丨“46岁仍可竞逐处长”,这操作太懂职场人

新闻两点论 樊邦平

近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2026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公告》,正式启动报名工作。相较往年,今年除特殊职位外,大部分职位的年龄门槛都放宽了3年,处长职位年龄上限从43岁升至46岁。

这一调整与此前“国考”年龄放宽形成政策呼应,可望破解基层人才的发展瓶颈,更传递出“以能取人”的鲜明导向。

对中央机关而言,年龄放宽有助于充实骨干力量。以前,基层干部中不乏深耕一线多年的实务专家,却因年龄限制错失上升机会。如今遴选和选调年龄放宽,可让不少兼具实践智慧与治理经验的人才有机会进入更高平台,为中央机关注入更多“接地气”的治理能力。

这一调整,也利于打通基层人才的职业上升通道。过去,35岁往往成为职业“天花板”,许多博士毕业即临近年龄红线,人才成熟周期与人才使用制度严重错位。如今,大部分职位报考年龄放宽,相当于为基层干部延长了黄金发展期。这种制度弹性,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干得好不如考得早”,能激励更多人沉心基层积累实绩。

在社会层面,此举是重塑职场年龄观的风向标。长期以来,“35岁门槛”成为悬在劳动者头上的利剑,甚至环卫工招聘都设限35岁以下,造成大量成熟人才浪费。而中央机关的举动向市场传递出清晰信号:在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的今天,35岁应是起点而非终点。

从“国考”到遴选的年龄松绑,本质是“能力本位”的回归。当“46岁仍可竞逐处长”成为现实,全社会可望形成共识:经验与年轻一样有价值。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