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明华
最近山东烟台、辽宁沈阳等地,有些餐馆用玉米当燃料烤东西。金黄的玉米粒在烤炉里烧得噼啪响,变成青烟。有人批评这是浪费粮食,有人说浪费虽浪费,但对农民来说,手里的玉米卖不出去才让人心酸。
玉米作为主粮,本应充实粮仓、哺育畜禽或深加工为高附加值产品,如今却沦为烧烤燃料,怎不令人灼痛?店家以“陈化粮”“价不低于市场”为由、农户因销路主动供货的现象,恰恰暴露农产品产销体系的深层淤塞,需要破解玉米滞销困局。
如何解困呢?关键在于构建更具韧性的农业产业链,需科技、政策、市场三方协同发力。科技赋能是核心突破点,可否聚焦玉米定向转化技术研发,推动陈化粮变身生物基材料或清洁能源,替代低效燃烧实现价值跃升;政策托底是稳定基石,既要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保障农户择机售粮,更需刚性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防“谷贱伤农”;市场激活是活力源泉,通过深化订单农业、推动餐饮企业与产区直连,将“烧玉米”等营销成本转化为农户可得的订单溢价,形成多方共赢格局。
今时不同往日,我们手握更成熟的调控工具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支撑,理应处理好这个矛盾,从“堵浪费”到“疏梗阻”。粮食安全的核心绝非口号式节俭,而在于构建高效价值流转体系——让每粒粮食精准抵达最需之处、释放最大价值。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