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刘佳 华小峰
10月15日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五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成就。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四川认真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主动服务国家改革大局,始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那么,近五年四川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重点和特色亮点是什么?这些改革的“一子落”,如何带动发展棋局的“满盘活”?发布会上,问号一一拉直。
发布会现场。华小峰 摄
看思路:
既有服务大局,也有民生温度
“四川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年入选年度改革特别案例的省份。”发布会上,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杨立的一句话引发热议。
成绩的背后,彰显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既有服务大局也侧重民生温度,更是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思路明晰的结果。
思路是什么?
首先,是聚力攻坚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改革。
杨立表示,全局性和系统性,就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对此,四川持续完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等。
其次,是集成推进牵引性、深层次的特色改革。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和立足省情实际的前提下,四川选定了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个“主战场”。近五年,民营经济改革试点等改革事项陆续启动。
同时,是靶向瞄准优服务、惠民生的小切口改革。
如何优服务、惠民生?答案,是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沿着这一思路,近五年,四川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利益的领域,谋划推出持续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最后,是深入推进强党建、聚合力的赋能式改革。
凝聚更多改革共识、汇聚更多改革合力和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是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此,四川打出了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纵深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等“组合拳”。
抓重点:
结合中央部署和省情实际,锚定三大领域
结合中央部署和省情实际,五年来,四川把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了突出位置。
“这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点题式’改革任务。”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海蓉介绍,围绕建好管好用好载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四川与重庆加快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载体方面,川渝两省市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并组建管委会,累计下放174项行政权力事项,为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24年底,新区入驻企业数量、税收收入较成立之初实现翻番。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川渝两省市以资本为纽带、项目为载体,加快推动交通、物流等领域资源整合。例如,推动达钢集团、万州港等联合成立平台企业,共同负责万州新田港二期项目的投融资和建管运,既优化了出川布局,又缓解了万州港方面资金等压力。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如何改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董若洁说,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成本是“主攻点”。
对此,四川创新开展不断拓展优化营商环境“云地图”、推行经营主体“云迁移”、探索跨区域“云注册”的“三朵云”改革,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营商要素信息服务、高效的跨区域迁移登记服务和川渝经营主体一体化登记服务。由于成效显著,这一改革措施被评选为“2025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是通过重组整合等,解决国资国企实力不强、布局不优等问题。
省国资委副主任张敏说,“十四五”期间,四川先后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两轮改革。其中,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四川实施了“1+6”重大专项改革,成功组建了蜀道集团、省生态环保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实施了“1+8”重点领域改革,组建了6户省属国企、优化整合4户省属国企,是近年来四川国资国企领域涉及企业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标志性改革。
看特色:
五大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案例,擦亮“四川改革”名片
四川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之一。如何赓续川人敢为天下先的基因?
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宋光辉表示,“十四五”期间,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四川积极探索、谋划推进了一系列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
从彰显四川特色、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有五项改革最具有代表性。
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摆在首位。宋光辉解释,这是全国首个在市级层面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创新实践。2022年启动探索以来,四川省级部门出台支持政策文件31份。去年,攀枝花市经济增速达到6.3%、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全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则为支撑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不断攀升,去年达到10835.3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处于前列。
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换来的不只是一江清水。目前,宜宾市22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100%,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6.55个百分点。目前,宜宾市动力电池产业连续两年产值超过千亿元。
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则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启动探索两年多来,省级给予120项支持政策和项目。去年,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增速排全省第7位,时隔五年重回全省第一方阵。
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激活了四川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2023年初以来,四川先后两批选择天府新区等18个区域开展集成授权改革试点,这也是全国唯一以集成授权名义开展的试点。目前,两批试点共计确定下放44项授权事项、621项支持事项。2024年,第一批9个试点区域经济增速9.8%、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