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成都屋顶新规出炉:多层住宅鼓励建坡屋顶,部分区域可探索设置屋顶起降场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城市之美,既在穿梭于街巷的平视中,也在天空俯瞰之下。建筑的屋顶,这座城市的“第五立面”,如何告别杂乱无章,成为展现“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风貌的靓丽风景线?近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管理的通知》及《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以下简称《通知》和《指引》),为城市屋顶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定下了“规矩”。

该文件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成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的四个立面,向立体空间全面延伸。

分区管控+分类设计,不搞“一刀切”

“第五立面”是什么?成都市规自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核心就是建筑屋顶。“它是指鸟瞰视角下,由建筑屋顶、街道、开敞空间等共同构成的城市整体风貌。其中,建筑屋顶是构成‘第五立面’的核心,也是本次管控的重点。”

“成都希望通过这一创新性举措,将屋顶空间从城市的‘失落空间’转变为功能复合、美观协调的‘活力空间’,使其成为展示公园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该负责人表示。

成都城乡区域风貌各异,如何避免“一刀切”?《通知》提出了“分区引导”和“分类设计”相结合的精细化管控策略。

该负责人介绍,文件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将全市划分为5大管控区域,量身定制管控要求,每个区域各有各的美法。

重点管控区包括城市级TOD、天府广场、城市轴线、环城生态区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等“门面”区域,要突出简约大气和特色彰显,鼓励设计感强的屋顶,甚至可探索设置屋顶起降场。但历史文化片区则需采用坡屋顶、冷色调,保持风貌协调。

特殊管控区主要指山前、水边、公园边和机场周边。这里的关键词是“城园相融” ,屋顶要顺应山形水势。机场周边鼓励地标建筑进行特色化设计,营造独特的大地景观。

一般管控区则指居住区、产业园区等。重点在于“整洁有序” ,鼓励对现有屋顶和设备进行规整、美化。

中心镇及中心村则鼓励在公共建筑屋顶植入活动场所,形式以坡屋顶为主,颜色与乡村环境相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重在保护传承川西风貌,鼓励青灰色坡屋顶,运用本土材料,避免尺度过大、色彩过艳。

六类建筑,设计指引“对号入座”

除了分区,还要看建筑类型。《指引》对六类建筑的屋顶提出了具体设计要点。

商业、办公、酒店:拒绝“奇奇怪怪”的造型,建筑标识不得超过建筑最高点;公共服务建筑:鼓励屋顶复合利用,大型设施可做艺术化造型,彰显文化;居住建筑:多层住宅鼓励坡屋顶,形成节奏变化;高层住宅鼓励屋顶绿化,设备要藏起来;工厂、仓储:色彩要用低饱和度灰色系,禁用高饱和度彩钢板; 民居与乡村产业建筑:以坡屋顶为主,鼓励采用“地景式”设计,让建筑融入田园。

好政策关键在落实。该负责人介绍,成都建立了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第五立面”管控不走样。

从规划编制阶段就要开展专项设计,并纳入控规。在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中,会明确写入屋顶设计要求。方案设计时,建设单位必须编制“第五立面设计专篇”。最终,主管部门将进行专项审查和专项核实,严格把关。

“我们将严格依据规划许可进行竣工核实,配合城管部门做好屋顶违建的技术认定,确保这些精心设计的美好蓝图,能呈现在成都的天际线上。”该负责人表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