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评论员看双节⑥丨川籍艺人为总台秋晚注入川情川韵

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又一次来到四川,晚会主舞台坐落于德阳市玄珠湖畔。总台秋晚与天府之国再续前缘的同时,也让全国观众在家好好品尝了一道“四川元素”大餐,领略了浓浓的川情川韵。

晚会共有400余名来自四川的参演人员,在成都长大的歌手黄子弘凡与歌手周笔畅合作,以歌舞形式演绎热血版《将进酒》;凉山彝族歌手海来阿木搭档演员闫妮,带来《只字不提》的对唱版;从德阳走出去的歌手张含韵,与歌手阿云嘎、郁可唯联唱《五月的鲜花》等跨越时空的中外经典……川籍艺人在总台秋晚舞台上的集体亮相,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自信。

艺人回乡演出,本身就自带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其作品中的方言俚语、民俗符号以及对生活方式的呈现,就是对本土文化的鲜活展示,四川人特有的“麻辣”性格——既热烈奔放又坚韧不拔,既幽默豁达又情深义重,在他们的表演中得以自然流露。艺人回乡演出,是对“来处”的致敬,也是对乡愁的回应,舞台上一句熟悉的乡音、一段关于老街巷的唱词,往往能瞬间点燃观众的集体记忆。

川籍艺人在总台秋晚舞台上的集体亮相,是地方文化的推广“跳板”,也是地方文化的破圈“窗口”。总台秋晚作为国家级平台,如同一个强大的文化放大器,将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地方文化形态升格为被全民欣赏的文化符号。艺人们出色的演绎将鲜活的巴蜀韵味可视化、可感化,为全国乃至全球观众打开了一扇直观感知四川文化的窗口。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川籍艺人为总台秋晚注入的川情川韵,也反映出当下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地域文化的全国化传播与国际化表达。在全球化语境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推而广之,在一国文化生态中,越是地方的,可能越是国家的。川籍艺人舞台上的演绎,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四川元素,为各地域文化走向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川籍艺人“回家”演出,以熟悉的乡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为总台秋晚这场全球华人共赏的文化盛宴增添了浓郁的巴蜀色彩,向全球展示了开放、包容、充满文化自信的四川。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