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嘹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激动的脸庞映着“中国红”,欢声笑语里传递着喜悦与自豪,大江南北,共同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感慨万千。
七十六载,多少的波澜壮阔;七十六载,多少的砥砺前行。一步一步奋力前行,中国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何等来之不易,这是何等荣光。
于个体而言,七十六年的时间跨度之大,但是“说走就走的旅行”、网购的迅捷、一网通办的便利,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仪式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达方式。如今,很多年轻人对爱国情感的表达,更加新潮、更加多样,但底色不变、内核不变。
国庆节,是国家的节日。“国家”由“国”与“家”组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国和小家从来都不可分割。要问中国人最朴素但又最浓郁的情感是什么?那一定是——家国情怀。今年国庆中秋“喜相逢”,双节相邻,家国相连,更感家国之思,更慨家国情怀。“家国”是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心理密码,每一次节日的到来,都在反复打磨、积累升华这一最深沉的情感。愿国泰民安,盼家庭和睦,这些美好祝愿,在节日到来之际,愈发成为我们真挚的期望,愈发成为我们深情的祝福。
国家的节日,也是每一个人的节日。每个人的前进,汇聚成国家的前行;每个人的行动,映照着国家发展的足迹;每个人的生活,是展现国家活力具体而鲜活的载体。“个人小我”与“国家大我”,从来都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正是仰赖于国家的稳定进步、繁荣发展,个体的打拼、奋斗也才有了坚实的依托、向上的根基。
家国情怀也从来不只是概念、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前不久,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榜单揭晓,一个个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普通人,都有一股憋着劲儿往上长的精神,个体释放能量,在平凡中书写了不凡。不只是这些获奖者,在街头巷尾、田野乡间、工厂一线,无数普通人都在默默奉献着,或是工人、农民,或是教师、医生……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每一份奋斗都值得尊重。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甚至不太起眼的点滴付出,凝聚成了国家前进的强大动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这个特殊时刻,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人民幸福安康。奋进新征程,让我们在家国共振中,用国的荣光、家的温馨、个体拼搏汇聚的力量,激荡奋进的力量,携手同行,共筑梦想。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