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 赵志疆
2025三星堆论坛分论坛——青年创新论坛日前举行。聚焦“三星堆文化解码与当代转化”,本次论坛以青春视角激活古蜀文明创新活力,搭建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实践平台,助力培育文明传承新生代力量,探索“青年定义文明价值”的全新范式。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因其丰富的文物、神秘的文化而举世瞩目。在2025三星堆论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三星堆遗址多学科研究最新成果,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如果说最新科研成果展示的是三星堆遗址的“硬核实力”,围绕着三星堆文化展开的头脑风暴,呈现出的则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当代叙事。
以“青年创新”为名,此次分论坛的开场就创意十足、颇具科技范儿:三面屏幕构筑的全息视频空间中,一棵等比例复刻并加以延伸的三星堆青铜神树成为会场背景。在《何以三星堆》篇章,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教授、《哪吒之魔童闹海》主角哪吒配音演员吕艳婷表示:“情感共鸣就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词。”
作为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塑造了许多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其中,那两只结界兽不仅在造型上完美融合了三星堆文化元素,更以外形威严庄重、性格呆萌幽默的极致反差,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谁都没有想到,肃穆的文物竟然能如此活泼生动,神秘的文化也能如此可亲可近。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动起来,让传统文化火起来,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沉的魅力,这就是文化创新的魅力、情感共鸣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深情地说:“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种文化遗址和文物资源承载着历史记忆,记录着文明基因。研究表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不仅具备中原文明与长江中下游文明的相似特点,而且展现出独特的技术创新与本土化表达,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提供了关键物证。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文明起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中华民族融合繁荣的认知。由此,我们得以在世界与历史的坐标系里确证自身位置,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更加热爱和眷恋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创意致胜的年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让更多“冷艳绝学”走进大众视野,在赓续传承中焕发蓬勃生机。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文化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表达方式,以优秀创意为载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广者。通过年轻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搭建起跨领域、跨文化的交流桥梁,就能向世界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暖与力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