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丽萍
先来个新闻连连看。
今年3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2024年,蓝领收入增幅高达114.4%,增速约为白领的2.6倍。
据教育部等三部门之前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万人,蓝领人才招聘有刚需。
成都鱼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鱼泡直聘”)注册用户超1.1亿人,2024年营收破10亿元,居中国蓝领招聘市场份额第一。
看出来了吧。当下和未来的蓝领市场,很有潜力。
不过,人们心中的传统蓝领与未来的蓝领,会发生一定的“质变”。
目前还没有对未来蓝领的精确画像。但在川观智库的一篇文章中,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提出,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结构正加速从传统体力劳动向“技能+技术复合型”跃迁。年轻一代的就业动机由谋生存转向求发展,越来越注重职业尊严、技能提升与长期保障。直白点说,就是不再是单纯靠力气和一些简单技能,门槛要比现在高,职业发展前景也比现在好。
当下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尤其是作为“头雁”引领的人工智能,正在持续重塑产业模式和就业格局。《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已建成近万家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现在小米集团的超级工厂,已经91%无人化。传统蓝领工人的身影正逐渐消失在工厂车间。
但需要强调的是,机器不是取代人,而是取代传统岗位。从历史来看,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会产生“创造性破坏效应”。旧的走了,一定会有新的来。以长期主义和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科技革命对蓝领群体就业的影响,就要努力放大“创造性”,以创造性带来的增量弥补破坏性带来的减量。
显而易见,未来低端高重复性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替代;与此同时,对具备人工智能相关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则不断增长。这对蓝领劳动者在基础素质、数字素养、AI相关操作技能方面将有更高要求,倒逼蓝领提升技能。鱼泡直聘创始人周峰说,未来所有的求职者,都读过书,都会使用手机,白领和蓝领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蓝领白领化、白领蓝领化。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方茜则认为,信息时代劳动者技能的半衰期进一步缩短。对地方政府来说,需要思考如何打造低成本、高便利、可持续的终身学习体系,以满足蓝领对人力资本保值的需求。
四川是劳动力大省,也是蓝领大省。鱼泡直聘数据显示,四川新能源、智能制造岗位需求增速达25%,产业升级正在重塑四川蓝领就业市场的结构与质量。而现实的逻辑就是,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就需要更多具备新技能的蓝领,就需要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大“投资于人”,让更多蓝领迭代升级、转换对接未来的技能插口。这是四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需,是四川从人口大省迈向人才大省的必然,更是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应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