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尹梦奇 蒋君芳
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其中,成都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7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试点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全域。
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实施方案》提到,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在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探索实施经费包干制,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被列为第2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完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和腾退方式,鼓励采取回购、节余土地分割转让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探索通过协议处置、司法处置、自主盘活、提档升级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畅通人力资源要素流动渠道方面,《实施方案》明确,探索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完善条件落户和积分落户双轨并行户籍政策体系。推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实现户籍便捷迁移、居住证互通、电子凭证互认、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户籍限制,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同城缴存和使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加速创新,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蕴含着巨大价值。在促进数据有序高效流动方面,《实施方案》提到,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及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优化集群多元算力结构,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做好衔接。扩大公共数据开放,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气象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建设、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等重点工作。
对于入选原因,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与成都积极主动的改革创新工作密切相关。比如,有不少改革试点区域的实施方案,都提到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探路者”正是成都。早在2016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
记者注意到,10个区域的试点方案框架基本相同,包含了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畅通人力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促进数据有序高效流动等七个方面。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各个试点区域的改革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具体任务上,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开展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性突破性改革举措。”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举例介绍,成都实施方案中提到,依托四川省“科创通”平台,构建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实现户籍便捷迁移、居住证互通、电子凭证互认、流动人口信息共享等。
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将做好方案落实工作,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力求抓出改革成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