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卢薇
财政部网站11月1日消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下称“公告”)。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一路走高,近期走势更是“上蹿下跳”,备受关注。截至当地时间10月31日收盘,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报4002.69美元/盎司,10月份累涨3.74%;COMEX黄金期货报4013.4美元/盎司,10月份累涨3.76%。
此次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调整将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川观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根据用途“分流管理”
引导资源精准服务实体
“这两年金价大幅上行,主要是由投资性的需求做主导,而金价的大幅上行,也挤压到了非投资性的消费工业类的需求。”国金证券有色金属研究团队认为,“为了更好地在国内区分投资性和非投资性需求的比重以打击偷税漏税,以及为了更好地保护非投资性消费工业类的需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此次公告。”
公告要求,自11月1日起,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卖出方会员单位或客户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
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政策将黄金用途分为投资性和非投资性两类,税收待遇明显不同:用于投资性用途的,交易所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买入方会员单位或客户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以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6%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浙江浙银泓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监周林向记者表示,政策的核心在于根据黄金用途进行“分流管理”,进一步规范黄金交易的税收管理,更好地引导资源服务实体。“对于用于首饰、工业等‘非投资性用途’的黄金,政策给予更优厚的税收待遇,如6%的进项抵扣且再销售可开专票,确保增值税链条完整,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税收成本。相反,对于投资性用途的黄金,其再销售环节无法开具专票,这可能会增加最终持有者的成本,抑制纯粹的投机行为,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
国金证券有色金属研究团队也表示:“非投资类的需求可按照6%计进项抵扣,属于企业端降负,利好非投资性消费类的黄金珠宝商。投资性的需求延续之前即征即退的政策,并且做出一定的细化,资金周转及确定性更强。因此此次政策出台,预计对金价影响较小,对金矿企业生产影响较小,较为利好头部黄金珠宝商。”
公告所称投资性用途,包括直接销售,以及加工生产含金量99.5%及以上的金条、金块、金锭、金片或者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的法定金质货币。非投资性用途,是指用于投资性用途以外的情形。
“政策对‘标准黄金’‘投资性用途’‘实物交割出库’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精确界定,建立起分层管理的税收框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栋梁分析,这项政策是我国黄金市场由“实物属性”向“金融属性”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税制的优化与标准化,黄金市场的基础制度更加完备,将为贵金属交易和财富管理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鼓励场内规范交易
政策“规范性”与“约束性”并存
公告要求,纳税人不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应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
“这显示出政策明确鼓励场内规范交易。”在周林看来,政策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设置了明显的税收成本差异,引导市场参与者优先选择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这类规范、透明的平台。“同时,政策对两大交易所的计税价格、溢短结算等都给出了非常细化的计算公式,并明确了用途变更的申请流程和违规处罚措施,大大提升了黄金交易税务处理的透明度和确定性。”
蔡栋梁持相近观点:“对于通过交易所进行的标准化黄金交易实行增值税免征,有利于推动交易活动回归透明、合规的市场平台,减少场外灰色交易空间,提升监管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他同时提醒,应看到政策的“规范性”与“约束性”并存。“公告对用途变更、虚开发票、骗取退税等行为设定了严格处罚机制,意味着黄金交易的合规要求显著提高,从长远看有利于行业洗牌与转型升级。”
由于两大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及客户都是银行、黄金企业、期货公司等法人机构或经济组织,那政策从机构传导至普通人的影响有哪些呢?
多位专家分析表示,对消费者来说,金店因进项抵扣成本下降,终端黄金首饰价格或更加优惠;不过转售投资金条时税负可能增加,需通过交易所会员单位交易才能享受优惠;私人倒卖、境外黄金等灰色渠道失去套利空间,且资金安全无保障,建议消费者购买黄金时,认准金交所会员单位或正规金店,避免场外交易。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