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麻辣烫|严打“黑飞”护晴空

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近日,上海网警侦破一起无人机“职业刷机”案件,嫌疑人薛某以“维修调试”为幌子,为想要“黑飞”的无人机使用者,提供解除禁飞区和限高设置的有偿服务,共完成27次破解,非法获利2万余元。薛某已因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侦办中。

无人机不是大玩具,其飞行活动事关公共秩序,更涉及国家安全。无人机“黑飞”危害极大:如果在机场禁飞区“黑飞”,可能干扰航班起降甚至造成空难;如果在人群密集区域的“黑飞”,可能因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人员伤亡;如果在军事管理区等“黑飞”,则直接践踏国家安全的红线。多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无人机使用者实名登记并报备飞行计划,同时在技术上对无人机飞行设置禁飞区和限高,就是为了规范无人机飞行活动,维护国家空域安全和公共安全。

但现实中总有些人无视规则向往“黑飞”。他们或为追名逐利,或想寻求刺激,或别有所图,主动寻求非法破解无人机禁飞区和限高设置服务,如此漠视规则和法律,最终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薛某等人有偿为他人解除无人机禁飞区和限高设置,无疑为“黑飞”提供了技术温床,是威胁公共安全的“帮凶”,同样必须依法严惩。要知道,科技领域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无人机一样的高科技产品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造福社会,用错了害人害己。

无人机飞行的边界,就是公共安全的底线。截至2024年末,我国无人机注册总量达217.7万架,较上年增长71.8%。对于如此巨大规模的无人机市场的管理,必须精准地针锋相对,不断加强技术对抗、法律威慑和舆论监督等多重力量。技术上,推广电子围栏、远程识别等技术,实现无人机飞行轨迹实时监控;制度上,加大对“黑飞”行为和“刷机”行为的查处力度,最好形成“一次违规、终身禁飞”的巨大威慑,倒逼无人机使用者爱惜“羽毛”。对于普通人而言,若发现“黑飞”现象要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举报,守护空域安全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