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闻

川观评论|川剧杀马特与煎饼卡通画的启示

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雨

近日,四川两则文旅融合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一边是川剧演员在表演中变出“杀马特”脸谱,视频迅速冲上热搜;另一边是抚琴夜市里,“95后”摊主在煎饼上绘制动漫卡通,摊位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一个承载三百年戏曲底蕴,一个源自千年市井烟火,看似毫无关联,却有一个共同指向:当传统文化和寻常食物融入时代表达,便能在文旅融合中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从创作视角看,无论是年轻的川剧演员,还是煎饼摊主,都没有拘泥于“原汁原味”的表现方式,而是主动拥抱现代审美,探索让传统元素重焕生机、走入大众视野的新方式。对受众而言,游客驻足煎饼摊,不仅为品尝食物,更是在参与一场文化互动;观众为变脸视频喝彩,不仅为精湛技艺,也在感受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情感连接。正是这种互动与共鸣,让传统真正融入当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两起案例的“出圈”并非偶然。它们提醒我们,文旅融合既需要宏大叙事,也离不开微观层面的情感共振。大型项目固然引人瞩目,而真正的融合亮点,往往藏身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次变脸创新、一笔煎饼涂鸦,这些看似微小的“小而美”实践,实则是普通人基于对生活的热爱与洞察,以智慧和创造力对文化进行的再诠释。它们生动说明,文旅融合应充分尊重民间首创精神。群众身处一线,对文化感知最敏锐,对创新实践最热忱。倾听他们的声音,就是为融合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这种活力,也体现在大众的广泛参与中。那些围观的游客、点赞的网友,并非被动旁观,而是以行动加入文化共创。当游客精心挑选卡通煎饼并分享至社交平台,是在参与文化传播;当网友为变脸视频点赞评论,是在助推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文旅融合要持续发展,离不开这种“人人参与、人人创造”的氛围。当越来越多普通人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文旅融合就不再只是政府或专家的“课题”,而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

川剧遇上杀马特,煎饼绘出卡通画,这些看似不搭界的组合,恰恰以最鲜活的方式印证,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传承与创新,完全可以在“小而美”的日常中深度相融。这也是文旅融合极具温度的成长空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