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天府书展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摄影 向宇
10月17日至20日,2025天府书展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从2019年首届到如今迈入第6个年头,这场以“书香满天府 安逸读四川”为年度主题的文化盛会,早已从区域性书展成长为全国出版业的重要坐标——本届书展不仅以“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销结合、业内业外聚合”模式,汇聚全国近600家出版单位、3万余种图书,更首设法兰克福书展专区、联动凉山建昌古城等文旅地标设分展场,持续探索阅读与生活、行业与大众的深度联结。
6年来,天府书展为四川出版行业注入了怎样的活力?又给中国图书出版业带来哪些新启示?展期内,邬书林、顾青等出版业大咖,阿来、王蒙等知名作家齐聚现场,第一时间接受川观新闻记者采访,分享逛展感受与行业思考。让我们透过他们的视角,读懂这场兼具行业高度与民生温度的盛会,如何持续书写“书香中国”的四川答卷。
行业大咖 解码书展价值,共探行业新局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萧宿荣: 定位清晰,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萧宿荣表示,2025天府书展“立足四川、放眼全国、胸怀世界”的定位愈发明朗。他认为,书展以图书为媒搭建文化平台与学术论坛,连接优秀作者、读者与国际展会,既酝酿展书、说书、卖书的浓厚氛围,又展现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魅力,在增强出版文化服务功能、深化产品营销变革的同时,为“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
活力迸发,彰显城市吸引力
刚逛完书展主会场的顾青直言很惊喜:“天府书展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大,参与人员越来越多,整个书展越来越有活力,就像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充满吸引力。”他坦言,从首届到如今,能清晰感受到书展的成长轨迹,期待未来能持续壮大,成为更多读者与出版人期待的文化交流平台。
市民逛展
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何光宇:
模式创新,成行业重要名片
本届书展的创新模式让何光宇印象深刻。“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销结合、业内业外聚合’,还巧妙融入熊猫元素、文旅体验与国际视野,成功营造出‘爱阅读·会生活’的浓厚氛围。”他认为,如今的天府书展已成为出版发行领域的重要文化名片,既是惠及大众的文化盛宴,也是行业信息交汇、前沿探索的重要枢纽。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
高品位办展,助力全民阅读推进
艾立民回顾了天府书展的发展历程:“自2019年创办以来,凭借高质量办展、高规格推进,短短几年就成长为全国重要书展之一。”他表示,2025天府书展延续了高品位文化活动、高水准文化供给的特色,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文化建设增砖添瓦,在持续助力全民阅读与书香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
兼具格局与温度,彰显阅读基因
“四川是一片浸润书香的土地,爱阅读、会生活已刻进城市的基因。”邬书林感慨道,本届书展有种独特气质——既有文化强省闪亮名片的格局高度,又不失有人气、接地气、冒热气的民生温度。“书展创新的办展模式,既为出版业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也为广大读者送上了优质精神食粮。”
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斌:
川琼文缘相通,期待共谱新篇
吴斌在接受采访时,用“书启天府,阅见未来”概括对本届书展的感受。他提到,四川与海南虽山海远隔,但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从东坡先生将巴蜀灵秀之气与豪迈文风带入琼州,到如今两地开放姿态、国际视野及探索精神相得益彰,文化联结从未中断。“期待以2025天府书展为契机,让巴蜀的山水书香与琼崖的海天文脉守望相融、和鸣共振,共享机遇、共谱新篇。”
市民逛展
重庆新华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
双城联动,绘就文化风景线
作为川渝“友邻”,李斌表示,天府书展不仅是四川读者的文化盛宴,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我们有幸以‘文化同行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未来将继续与四川同仁一道,共促巴蜀文明传承,共推全民阅读浪潮在双城经济圈持续蔓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李永强:
平台价值凸显,成行业交流纽带
李永强直言,天府书展的业界影响力正在持续增大,“越来越多的行业盛会愿意放在这里,共话未来,这足以证明其平台价值。”他认为,天府书展不仅是川渝读者的节日,更是出版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期待书展继续汇聚行业智慧,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作家代表
畅谈阅读热情,寄语书展未来
作家阿来:
以文学赋能文旅,书展应引航深度阅读
阿来重点谈及了书展的文旅融合特色与深度阅读价值。他认为,天府书展的价值不仅是展销图书,更在于通过高质量文化活动引航深度阅读,让书香真正融入生活与行走之中。“当下年轻人依赖攻略、执着打卡的旅游方式,正在失去‘行走大地、壮大精神’的机会,而书展联动文旅地标的举措与作家的文学创作一样,能指引读者深入体会山河之美,助力文旅产业升级。”他还从中国古典文学源头切入,以苏东坡《石钟山记》《赤壁赋》为例,指出文学与旅游的共生关系古已有之,“古人视好山好水为自然教育的最佳课堂,而书展正搭建起这样的现代文化桥梁。”
作家王蒙:
阅读积蓄力量,书展点亮城市光辉
92岁高龄的王蒙在书展现场动情分享:“我也是这里的作者一员,相信通过阅读、通过天府书展,能发展我们的精神智慧,培育和优化精神品质,积蓄和发扬精神力量。”他还豪迈寄语:“天府书展,使伟大的四川和成都更加伟大光辉!”
作家徐则臣: 书展如川味,满是回家亲切感
徐则臣用生动的比喻形容参加天府书展的感受:“就像品尝四川美食,闻着香、吃着更香,对写作者和读者来说,有回家坐到火锅前的亲切感。”作为本届书展阅读形象大使,他还提到自己带来了最新力作《域外故事集》,“能在这里与读者畅聊跨文化书写中的真实与虚构,分享用传统文学手法处理现代生活的创作探索,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作家杨红樱:
市民热情高涨,本土作家盼书展越来越好
作为每届都参与的本土作家,杨红樱感慨万千:“成都市民对天府书展的参与度很高,读者和作者能零距离交流,这份读书的热情与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她由衷祝愿:“天府书展越来越好,这是我作为一个本土作家最大的心愿。”
小朋友在天府书展上阅读
作家白茶:
文旅融合创新,阅读融入生活
多次参与天府书展的白茶,对成都读者的热情印象深刻,尤其欣喜于小读者的增多:“看到孩子和家长一起淘书、买书乐此不疲的景象,是一名创作者最大的幸福。”他认为,本届书展以文旅融合的方式,让阅读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实现随处可读、可玩,“这种形式能更自然地与读者建立连接,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创新尝试。”
市民逛展
作家乔叶:
书展持续成长,国际化探索亮眼
乔叶在接受采访时,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深度”形容天府书展的成长。她提到,本届书展正从地域性向全国性、国际性稳步迈进,首设的法兰克福书展专区带来了全新的行业经验与国际视角。“书展就像一把火,能在短时间内点燃整座城市的文化氛围;而展期结束后,那些被激发的阅读热情,会像星光一样散落在生活里,持续影响着每个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